文|動脈網
新年伊始,高盛高調宣布了其首只生命科學基金成立。旗下高盛資產管理的西街生命科學一期基金完成6.5億美元首關,并已向五家初創(chuàng)Biotech承諾約 9000 萬美元投資,包括ADC 藥物開發(fā)公司 TORL BioTherapeutics,分子膠開發(fā)公司 Nested Therapeutics,ATP 酶靶向藥研發(fā)公司 MOMA、CNS 藥物開發(fā)公司 Rapport 和 GPCR 代謝藥物開發(fā)公司 Septerna。
高盛稱其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首期生命科學成長期私募基金之一,并迅速出手當下數個最熱門領域的Biotech,被視為在Biotech低點進場掃貨。
過去一年,Biotech融資通道縮窄,Novotech日前發(fā)布的白皮書顯示,2023年全球對早期生物技術公司的投資相比于2022年下降了 40%,與兩年前相比更是下降了55%。
與之對應的是,過去一年生命科學領域的募資市場也回歸冷靜,Pitchbook數據顯示,歐洲和北美地區(qū)2023年生命科學專項VC募資額前三季度為91億美元,全年總募資額約在120億美元,相比2021年的峰值下降約59%,為2020年以來的最低。
2013至2023 Q3生命科學VC募資金額與數量變化,地區(qū):歐洲及北美,來源:PitchBook
但是在過去一年,仍發(fā)生了數起值得關注的募資事件,例如奧博資本完成三支新基金超過43億美元的募資,Forbion完成了兩支基金約15億美元的募資。此外,Flagship也在尋求籌集其第八支基金30億美元的募資。
國內,康橋醫(yī)療健康產業(yè)設施平臺旗下第一個中國生命科學產業(yè)設施基金成功完成第二輪關賬,累計募資8.75億美元;君聯資本醫(yī)療人民幣四期完成首關募集,預計總規(guī)模30億元;華平投資募集的第一支人民幣基金,專注于大健康產業(yè)投資,總規(guī)模預計30億元。
生命科學專項募資熱度下降明顯,但仍然保持了活躍度。尤其是從今年歐洲和北美地區(qū)的數家取得募資成績的VC機構領域布局與創(chuàng)新投資策略中,我們可以看到接下來的Biotech發(fā)展方向。
錢從哪里來,往哪里去?
動脈網統(tǒng)計了2023年23家歐洲和北美地區(qū)完成生命科學專項基金募集的投資機構,總融資額逾120億美元,主要投資者類型包括制藥公司、醫(yī)療保健機構、基金會、養(yǎng)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家族辦公室等,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也有參與。
生命科學需要長錢,養(yǎng)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更關注長期回報而不是短期波動,且規(guī)模龐大、資金充裕的LP是該領域的最佳投資者;制藥公司則希望能通過VC加強產品組合,例如BioGeneration Ventures的新一期基金獲得來自禮來、BMS等大型藥企的認購,這和BioGeneration Ventures過往在ADC、免疫和基因療法等領域的優(yōu)秀出手戰(zhàn)績有關。不論如何,其共同的特點都是懂得并容忍Biotech公司的高風險和失敗可能。
2023年北美和歐洲地區(qū)生命科學基金募集事件,整理自公開資料
盡管去年生命科學領域的創(chuàng)新在資本市場上受挫,在年初遭受了硅谷銀行破產帶來的沖擊,代表中小Biotech的XBI指數全年表現不佳,以及Flagship模式孵化的數家公司破產清算,但從募集基金的投資方向來看,變革性的技術與藥物仍然是主角。從藥物開發(fā)平臺和計算方法的應用,到物理科學和計算科學與生命科學的交叉創(chuàng)新,以及高端個性化治療模式,或仍有大量空白的治療領域。
要注意的投資方向是近兩年在北美熱度持續(xù)攀升的“Tech Bio”,2023年有兩支基金的募集特別指出將投資基于Tech Bio的生物技術公司。Tech Bio強調技術革命終于到達了生物領域,更關注使用對生物學的理解來編程生物和設計生物,而不是尋找單個藥物資產。希望通過AI、量子計算、工程學等技術,與診斷、創(chuàng)新療法和預后結合,Moderna、Ginkgo等公司可被視為Tech Bio的代表。
據統(tǒng)計,已有超過60家VC機構在Tech Bio領域出手。比起傳統(tǒng)藥物研發(fā),Tech Bio更加接近軟件的投資邏輯,其回報模式和速度也更被科技VC熟悉和青睞。麥肯錫估計,Tech Bio有潛力改變全球經濟,每年產生2萬億至4萬億美元的直接影響,其中Tech Bio的創(chuàng)新可以產生世界60%的實物投入,減輕世界45%的疾病負擔。
股權投資不是唯一解法
與其他行業(yè)相比,生命科學行業(yè)本身具有一些獨特之處。例如很多Biotech在創(chuàng)立之初就擁有一組5-8個分子組成的管線,但這些分子的相關性可能并不強,更多是為了分散風險。
此外,一款創(chuàng)新藥物到了臨床階段之后,其風險和資金成本的曲線會變得非常陡峭,從資金上來看,一款藥物的臨床實驗所消耗的資金至少為臨床前所有項目總成本的3-5倍。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創(chuàng)新藥企都適合“標準化”的股權投資模式。2023年新成立的生命科學基金中,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創(chuàng)新投資策略。
● 特許權投資,管線變現
奧博資本募集的Royalty & Credit Opportunities IV是特許權使用費和信貸基金,在交易上更加靈活。
藥品特許權投資比起傳統(tǒng)股權投資,呈現了些許BD交易的風格。其特性在于:尋找擁有可被商業(yè)化管線,分享公司的部分營業(yè)收入作為投資回報;交易直接針對某個分子,需要融資的企業(yè)獲得資金的同時,不涉及股權稀釋和估值定價難題,也可以漸次變現管線,自由度高。
這種投資模式的元老是Royalty Pharma。在超過20年的藥品特許權投資中,Royalty Pharma 已經發(fā)起了50余項藥物特許權收購,投資了超過 35 種已商業(yè)化的產品組合,其中營收超過50億美元的重磅藥物包括Symdeko與trikafta產品組合、Entyvio、 Januvia/JanumetXR、Imbruvica等。
?
Royalty Pharma投資的產品管線,來源:Royalty Pharma官網
2023年,Royalty Pharma對過去經手的案例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顯示,假如初期投入10億美金收購一項特許權的話,在收購之后的5-10年內其現金流將達到頂峰,約為每年1.6億-2億,然后現金流逐年下降,通常會在頂峰之后的10年仍能產生不菲的收入。
國內也開始有所嘗試。去年,康橋資本旗下的瑞橋信貸基金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生物制藥公司Paratek的成功退出。
2020年12月,瑞橋信貸基金向彼時藥品尚未在中國上市銷售的Paratek提供了總計6000萬美元的投資,雙方約定這筆投資的還款來源是Paratek的核心產品紐再樂?在美國一定比例的凈銷售收入分成以及其與大中華區(qū)合作伙伴再鼎醫(yī)藥簽署的授權許可協議下大中華區(qū)的全部特許權使用費。
此次退出源自Paratek在約定時間內進行了提前償還,這也使康橋在這筆投資中總計收到達8500萬美金的還款及分成。這意味著在不稀釋公司股權的情況下,康橋不到三年拿回了本金,并且獲得了2500萬美金的回報。
● 共同開發(fā),風險分攤
凱雷旗下的生命科學投資集團Abingworth利用的一直是臨床共同開發(fā)(CCD)投資戰(zhàn)略,這種策略開創(chuàng)于2009年。Abingworth會尋找處于臨床后期階段的產品,為Biotech提供臨床研發(fā)費用,給予被投項目資金之外的資源支持,比如臨床和監(jiān)管團隊,并盡量減少股權稀釋的影響。
CCD投資規(guī)模通常在3000萬美元以上,在整個資本結構中提供靈活的融資解決方案,并在適當的情況下與公司合作評估股權和CCD融資的組合。CCD盡調很快,幾周后就會做出最初的投資決定。
CCD代表性案例包括Apellis,Abingworth為Apellis提供了2800萬美元,總共融資1.28億美元,CCD投資用于Apellis的C3補體蛋白針對陣發(fā)性睡眠型選紅蛋白尿的臨床3期試驗,這是雙環(huán)肽最著名的產品之一,于2021年5月獲得FDA的加速批準。
早期投資則可以共同進行科學轉化。例如Cure Ventures的投資策略基于三個原則:種子資金模式,在初始階段Cure與Biotech創(chuàng)業(yè)者一起進行關鍵實驗,驗證、探索和消除基礎科學的風險,以確定突破性的想法有商業(yè)化潛力;提高成功概率的基因驗證,用來闡明藥物的作用機制,以及其功效、毒性和患者人群;與創(chuàng)始人的緊密合作,時刻了解公司需求與進度,以推動最佳的日常決策。
對比之下,生命科學風險投資進入中國已有時日,模式卻呈現固化。這樣一個希望“投資創(chuàng)新”的行業(yè),其本身當然也要不斷去進化和發(fā)展出更符合時代潮流的投資模式。生命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創(chuàng)新投資也到了需要做出一些改變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