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世界因他們而改變 | 2023年文化逝者·國際篇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世界因他們而改變 | 2023年文化逝者·國際篇

R.I.P.

界面新聞記者 | 潘文捷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坂本龍一

日本音樂家

1952117-2023328

1978年,坂本龍一以黃色魔術(shù)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簡稱“YMO”)成員出道,YMO被譽為日本電子樂的先驅(qū)。在樂團中,坂本龍一的風格更偏向于學院派與古典音樂——這也正是團中的作曲家高橋幸宏(于2023111日去世)將稱其為教授的原因,后來這一親切的稱呼被樂迷們廣泛傳用。

教授的音樂與社會關(guān)切緊密。從學生時代起,他就投入社會運動,參與罷課抗議、游行示威。他曾反對日本政府通過《家電用品安全法》,并收集了超過7萬人的聯(lián)合簽名,也曾在福島核電站事故后積極參與反核游行。后來,坂本龍一積極參與和平活動,發(fā)起了森林再造保育計劃。他認為:說起音樂和藝術(shù)對于災難能做什么,比起送食物和捐贈,我認為所能做的最高層次,應該是深思災難的意義并用自己的作品表達出來。

1983年,坂本龍一出演了大島渚的影片《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參演此片的還有英國搖滾歌手大衛(wèi)·鮑伊與北野武等。同名曲目也成為了坂本龍一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不過,為更多中國觀眾所熟知,要等到他為電影《末代皇帝》配樂并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獎之時,在這部電影當中,他飾演了日滿電影協(xié)會會長這一角色。也是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他第一次來到中國。關(guān)于中國,坂本龍一在《skmt:坂本龍一是誰》一書中寫過:“5年后、10年后,中國一定會成為難以忽視的存在吧。中國人一定不會違背自己的邏輯。不論好壞,他們都會提升國家的整體實力,將中國的邏輯方式推向世界各地。

大江健三郎

日本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1935年1月31日-2023年3月3日

像大江先生這樣,會不會活得很累???莫言私下里跟朋友們議論,因為他緊張、拘謹、執(zhí)著、認真,總是怕給別人添麻煩,總是處處為他人著想。討論的結(jié)果是,大江先生的確活得很累,但莫言說,世界上正是因為有了像大江先生這樣活得很累的人,像責任、勇氣、善良、正義等許多人類社會的寶貴品質(zhì),才得以傳承并被發(fā)揚光大。

大江健三郎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的譯者、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王中忱看到,大江早期的小說大都以訴說人生的荒謬和無奈為主題,但在同一時期,他又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日本以岸信介為首的右翼政府強行批準《日美新安保條約》、各界民眾掀起大規(guī)??棺h的時候,他積極參加游行集會,并發(fā)表了《民主主義的憤怒》等文章,批判政府踐踏民意的暴行。

1960年6月,大江健三郎參加日本文學家第三次訪華代表團,來到和日本還沒有外交關(guān)系的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就多次在公開場合發(fā)表聲明,認為日本政府必須正視當年的侵略行為,但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回應。1994年,他以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和《萬延元年的Football》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獲獎演說中,他將南京大屠殺列為20世紀人類三大人道主義災難之一,敦促日本擺脫“曖昧”的態(tài)度,勇敢地承認歷史罪過,回歸“亞洲人的亞洲”。然而,他并沒有讓自己的小說落入淺薄的政治小說的俗套。莫言稱,大江不是說教,而是思辨——他的許多小說中存在著巨大的思辨力量,人物經(jīng)常處于激烈的思想交鋒中,“是真正的具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風格的復調(diào)小說?!?/p>

馬丁·艾米斯(Sir Martin Louis Amis

英國小說家

1949825-2023519

“新生的福樓拜,再世的喬伊斯,”諾獎得主索爾·貝婁曾如此評價馬丁·艾米斯。他1949年生于牛津文學世家,為小說家金斯利·艾米斯之子。馬丁·艾米斯與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并稱英國“文壇三巨頭”。

艾米斯最著名的小說是《金錢》《倫敦場地》和《隱訊》,通常被稱為他的“倫敦三部曲”。雖然這些書在情節(jié)和敘述方面沒有什么共同點,但它們都審視了中年男性的生活,探索了20世紀末的英國。艾米斯說自己不會留意某位25歲的天才寫的什么轟動一時的新小說,因為分配我的閱讀時間去讀那類新書是非常不經(jīng)濟的做法。新書也許日后有成為經(jīng)典的可能,但也可能很快就被人遺忘,所以他不想冒險。

有趣的是,他自己在出道之時,就是他口中這樣的天才,寫出了轟動一時的小說——憑首作《雷切爾文件》摘得毛姆文學獎,并被譽為文學天才。此后又以一系列風格多變的作品步入文壇巔峰:《金錢》入選《時代》雜志一百部最佳英語小說之列;《時間箭》和《黃狗》先后入圍布克獎提名。雖然艾米斯從未獲得過布克獎,卻無損他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年輕作家《格蘭塔》雜志評選)的頭號人物。

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

作家、美國普利策獎得主

1933年7月20日-2023年6月13日

人們常常將科馬克·麥卡錫與威廉·??思{相提并論,因為麥卡錫的小說也有著廣闊的舊約風格和鄉(xiāng)村背景,文學主題也和??思{一樣凄涼而暴力。在他的作品中,流浪者、小偷、妓女等角色出現(xiàn)在荒涼而令人生畏的破敗邊境,所有人都無法逃避出生之前就注定的命運。

麥卡錫的早期作品普遍獲得了正面的評價,但在商業(yè)上并不成功?!堆游缇€》是他創(chuàng)作的轉(zhuǎn)折點,在《紐約時報》評選的“過去25年美國最佳小說”中名列第三。描寫美國西部牛仔哀歌的“邊境三部曲”的第一本《天下駿馬》引起圖書界的轟動,捧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和國家書評獎。在該系列第三本《平原上的城市》中,麥卡錫寫道:“每一個人的死,都是對其他人的死的替代和推延。每個人都是要死的,所以沒人不害怕。唯有對那代替我們先死的人的愛,可以稍微減緩我們對死的畏懼。”他的小說《老無所依》講述了德克薩斯州沙漠偏遠地區(qū)毒品交易失誤的故事,后被科恩兄弟改編為電影。這部電影贏得了四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獎。他的《長路》則獲得了享有盛譽的普利策小說獎。

羅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

美國傳奇出版人、編輯

1931年4月29日-2023年6月14日

“不僅僅是一名編輯,而是那名獨一無二的編輯”,“我從來沒遇到過能與他比肩的編輯,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知名英國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曾在訪談中如此盛贊羅伯特·戈特利布。

戈特利布是美國二十世紀下半葉傳奇編輯,先后于哥倫比亞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曾就職于西蒙-舒斯特、克瑙夫兩大出版社,后執(zhí)掌《紐約客》。勒卡雷稱戈特利布有自己就獨特的編輯記號,畫波浪線意味著這段文字用詞可能太過華麗,橢圓和問號則是建議作家可以再想想怎么寫會更好。

2016年,戈特利布出版了個人回憶錄《我信仰閱讀》,在書中回顧了與文字作伴給他帶來的美好和痛苦。他在書中寫道,“有些編輯總因自己不是作家而愧惱。我的寫作水平很好,任何受過教育的人都可以像我這樣。但寫作非常,非常難,我真的不喜歡寫作,而閱讀則像呼吸一樣簡單?!彼€提到,“也不知道我怎么就這么確信,但我對自己作為讀者的判斷力從不懷疑?!备晏乩疾粌H癡迷閱讀、擅長編輯,而且善于挖掘年輕作者,大膽創(chuàng)造營銷手段,打造了諸多出版事件,包括確定《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的書名。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作家

1929年4月1日-2023年7月11日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米蘭·昆德拉的作品就被譯介到中國,并掀起了一波翻譯、閱讀、模仿的熱潮。尤其是他著名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成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精神之書”。莫言、余華、王安憶、畢飛宇這些日后的大作家都曾是昆德拉的忠實讀者。

因參與“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的知識分子們普遍遭遇清算。1975年,昆德拉流亡法國,1979年被剝奪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國籍。法國文學譯者余光中曾在一次活動中評論昆德拉的創(chuàng)作脈絡(luò)與其流亡生涯的關(guān)系:“昆德拉是一個背井離鄉(xiāng)的作家,用母語寫作要經(jīng)過很多審查,到法國以后試圖用法語寫一些隨筆,慢慢就試圖把他自己跟作品進行某種割裂,把以前的作品和后來的作品進行某種程度的梳理,排斥掉一些東西,又留下一些東西。我總覺得他心里有一個解不開的結(jié)——到法國后他更加強調(diào)他作為小說家的身份,而不是不同政見者?!?/p>

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社長趙武平看到,中國讀者喜歡昆德拉,可能是因為他的作品和中國近50年的現(xiàn)代化和中國讀者思想的變化有很多共鳴。我們都來自社會主義國家,都受到前蘇聯(lián)或者俄羅斯社會思想變化的影響,又重新有自己的定位和發(fā)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的感情和思想變化有相近之處。雖然當年昆德拉是作為政治敏感的人物進入大眾視野的,但“如今中國讀者還是對他有執(zhí)著的熱愛,一代代讀者都喜歡他,可以說已經(jīng)脫離了政治層面,而是說他的作品是在人性的層面有啟發(fā)的”。

森村誠一

日本推理作家

193312-2023724

哈爾濱市榮譽市民是森村誠一此生獲得的榮譽之一。作為推理小說作家,他的作品被屢屢搬上銀幕,走紅院線,尤其是在小說《野性的證明》電影版由高倉健主演之后,他的小說發(fā)行量突破了日本偵探推理小說的歷史銷量記錄。但森村誠一并不滿足于此。

為寫作《惡魔的飽食》一書,森村誠一在日本各地調(diào)查、尋找731部隊原隊員,足跡遍布數(shù)十個城市,通過采訪31名原隊員獲得了大量證言,并赴中國、美國搜集了許多極為珍貴的731歷史照片、檔案及資料。這本書系統(tǒng)地揭露了日本細菌部隊在中國等地建立大規(guī)模細菌戰(zhàn)研究基地,利用3000多名中國、前蘇聯(lián)等國的戰(zhàn)俘和平民進行活體實驗的歷史事實,該書于1981年出版,在日本國內(nèi)銷售超過300萬冊,在日本乃至國際社會引發(fā)了極大震驚和廣泛關(guān)注。該書也在《史實的驗證與傳授方法》中被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名譽教授松村高夫評價為731部隊研究的先驅(qū)。

80年代中期,森村誠一又以推理小說的形式寫出了《新人性的證明》。在小說中,一位到日本尋找女兒的中國女譯員,深夜突然中毒身亡,他以此為引再次揭露了日本的軍國主義罪行。

韓起瀾(Emily Honig

美國歷史學者、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專家

1953年-2023年10月14日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保留了韓起瀾的兩條交流記錄:“美國留學生韓起瀾女士來我所訪問”(1980年),“韓起瀾女士來信訴說覓職難”(1983年)。韓起瀾的研究和教學重點是近代中國,尤其關(guān)注勞動和性別問題。作為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她屬于第一批有機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論文研究的研究生。她花了幾年時間在上海調(diào)查革命前中國棉紡廠女工的歷史,并出版了一本關(guān)于全球和本地因素如何影響上海工人階級的著作。

她之后研究和寫作的主題包括:20世紀晚期中國不斷變化的性別結(jié)構(gòu)、上海工人階級中因籍貫而產(chǎn)生的緊張關(guān)系,以及知青的歷史。在中國,韓起瀾最受關(guān)注的著作當屬《蘇北人在上?!?,她發(fā)現(xiàn)蘇北人的身份是由上海的江南精英建構(gòu)的,解釋了籍貫怎樣構(gòu)筑社會等級和社會對立。該書于2004年出版中文版,如今在孔夫子舊書網(wǎng)上價值三百多元,據(jù)悉2024年將再版。

娜塔莉·澤蒙·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

加拿大-美國歷史學家

1928年11月8日-2023年10月21日

戴維斯是美國歷史協(xié)會第二位女主席(第一位是內(nèi)莉·尼爾森)。她廣為人知的著作《馬丁·蓋爾歸來》源于她擔任丹尼爾·維涅(Daniel Vigne)同名電影歷史顧問的經(jīng)歷。故事中,在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個裝了一條木腿的人闖進法庭,那個真名叫阿諾·迪蒂爾的精明農(nóng)民,幾乎已經(jīng)說服了圖盧茲高等法院的法官們,他就是馬丁·蓋爾。騙子迪蒂爾最終被判處絞刑,焚尸滅跡。這本書于1982年首次以法語出版,與電影首映同時,該書也使她成為了“微觀歷史學的先驅(qū)”。

在歷史學界,戴維斯因能夠利用被忽視的資源還原以普通人為中心的故事而聞名,同時,她也致力于跨學科歷史學,將歷史學與人類學、民族志和文學理論等學科相結(jié)合。今年,她的《邊緣女人:十七世紀的三則人生故事》也推出了中文版。

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

法歷史學家、《蒙塔尤》作者

1929-20231122

年鑒學派強調(diào)的是整體史和結(jié)構(gòu)化的歷史研究,并沒有確立歷史人類學的研究取向。勒華拉杜里的首部作品《朗格多克的農(nóng)民》也是一部沒有人物的歷史,但1975年出版的《蒙塔尤》成為了年鑒學派歷史人類學的標志性著作。該作出版之后,包括心態(tài)史研究在內(nèi)的微觀史學或日常生活史成為了勒華拉杜里的研究重點。

松露獵人跳傘者是勒華拉杜里對歷史學者的分類。松露獵人對奇怪、新穎和意想不到的案例進行研究,盡管這些案例具有獨特性,卻能照亮所屬的時代;跳傘者采取全景視角,強調(diào)大趨勢而非細節(jié)。勒華拉杜里在生活中也是一位美食家,所以他將自己劃歸為更偏松露獵人的類型。

微觀史學有三大經(jīng)典代表作,即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的《蒙塔尤》、意大利學者卡洛·金茨堡的《奶酪與蛆蟲》和美國學者娜塔莉·澤蒙·戴維斯的《馬丁·蓋爾歸來》,其中兩位史學家在今年接連逝世,令人傷感。

約翰·波考克(John Greville Agard Pocock)

政治思想史家

1924年-2023年12月13日

長久以來,馬基雅維利被認為是“邪惡的教誨師”,列奧·施特勞斯在《自然權(quán)利與歷史》《關(guān)于馬基雅維利的思考》等作品中也這樣認為,約翰·波考克對這樣的論斷忍無可忍,最終采用“馬基雅維利時刻”這個具有論戰(zhàn)性質(zhì)的名字作為他代表作的書名。

波考克看到,美國的立國原則和“邪惡的教誨”具有思想史上的淵源。因為馬基雅維利注重的是古典時代對公民參政和民兵思想的理想、對共同善的追求,因此,在共和主義者的視角下,大西洋共和主義傳統(tǒng)就起源于“馬基雅維利時刻”。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他(引入政治思想的“語言”)與歷史學家、思想史家昆汀·斯金納(主張注重作者意圖)和約翰·鄧恩(強調(diào)傳記)構(gòu)成了“劍橋?qū)W派”。

安東尼奧·奈格里(Antonio Negri

意大利哲學家、政治理論家

1933年8月1日2023年12月16日

“他入獄不就是因為他是知識分子嗎?”面對上個世紀奈格里被捕入獄,哲學家米歇爾·??逻@樣說。奈格里是20世紀60-70年代意大利工人自治運動的領(lǐng)導者,也是工人自治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家之一,意大利政府以“煽動”罪名判處他30年徒刑。法國哲學家瓜塔里和德勒茲曾對奈格里的監(jiān)禁表達抗議。在20世紀80年代末,意大利總統(tǒng)弗朗西斯科·科西加將他描述為“一個精神病患者”,“毒害了整整一代意大利年輕人的思想”。

奈格里還與邁克爾·哈特(Micheal Hardt)合著了《帝國》(Empire)、《諸眾》(Multitude)、《大同世界》(Commonwealth)、《集會》(Assembly)四部曲,用“帝國”這個概念來描述去中心的、無疆界的、超民族國家的全球化浪潮的新政治秩序,用“諸眾”的概念來描述一種處在“帝國”秩序之下、而又反抗著“帝國”統(tǒng)治的歷史主體。對于“帝國”,他們既沒有進行冷漠的描述,也不為“帝國”張目,而是試圖解剖“帝國”的運行機制,從而為最終超越“帝國”做理論上的前瞻。

伊懋可(Mark Elvin)

漢學家

1938年-2023年12月19日

為了“弄清楚我們的生活何以變成如今這個樣子”,伊懋可開始研習歷史。他的第一本專著是研究前現(xiàn)代中國經(jīng)濟和技術(shù)史的《中國的歷史之路》(1973),書中提出了著名的高度平衡陷阱理論,該理論在西方的中國研究領(lǐng)域影響頗深。他認為,前工業(yè)化的生產(chǎn)方法在中國極其有效,達到了沒有工業(yè)-科學投入情況下的極限,這消除了科學進步的大部分經(jīng)濟壓力。

他的《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huán)境史》一書則被譽為西方學者撰寫中國環(huán)境史的奠基之作,在此書里,伊懋可指出,十八世紀現(xiàn)代前夕的中國環(huán)境退化程度可能比當時的西北歐更為嚴重。2005年,他憑借此書獲得被譽為漢學界諾貝爾獎的“儒蓮獎”。

未經(jīng)正式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quán)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世界因他們而改變 | 2023年文化逝者·國際篇

R.I.P.

界面新聞記者 | 潘文捷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坂本龍一

日本音樂家

1952117-2023328

1978年,坂本龍一以黃色魔術(shù)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簡稱“YMO”)成員出道,YMO被譽為日本電子樂的先驅(qū)。在樂團中,坂本龍一的風格更偏向于學院派與古典音樂——這也正是團中的作曲家高橋幸宏(于2023111日去世)將稱其為教授的原因,后來這一親切的稱呼被樂迷們廣泛傳用。

教授的音樂與社會關(guān)切緊密。從學生時代起,他就投入社會運動,參與罷課抗議、游行示威。他曾反對日本政府通過《家電用品安全法》,并收集了超過7萬人的聯(lián)合簽名,也曾在福島核電站事故后積極參與反核游行。后來,坂本龍一積極參與和平活動,發(fā)起了森林再造保育計劃。他認為:說起音樂和藝術(shù)對于災難能做什么,比起送食物和捐贈,我認為所能做的最高層次,應該是深思災難的意義并用自己的作品表達出來。

1983年,坂本龍一出演了大島渚的影片《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參演此片的還有英國搖滾歌手大衛(wèi)·鮑伊與北野武等。同名曲目也成為了坂本龍一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不過,為更多中國觀眾所熟知,要等到他為電影《末代皇帝》配樂并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獎之時,在這部電影當中,他飾演了日滿電影協(xié)會會長這一角色。也是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他第一次來到中國。關(guān)于中國,坂本龍一在《skmt:坂本龍一是誰》一書中寫過:“5年后、10年后,中國一定會成為難以忽視的存在吧。中國人一定不會違背自己的邏輯。不論好壞,他們都會提升國家的整體實力,將中國的邏輯方式推向世界各地。

大江健三郎

日本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1935年1月31日-2023年3月3日

像大江先生這樣,會不會活得很累啊?莫言私下里跟朋友們議論,因為他緊張、拘謹、執(zhí)著、認真,總是怕給別人添麻煩,總是處處為他人著想。討論的結(jié)果是,大江先生的確活得很累,但莫言說,世界上正是因為有了像大江先生這樣活得很累的人,像責任、勇氣、善良、正義等許多人類社會的寶貴品質(zhì),才得以傳承并被發(fā)揚光大。

大江健三郎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的譯者、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王中忱看到,大江早期的小說大都以訴說人生的荒謬和無奈為主題,但在同一時期,他又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日本以岸信介為首的右翼政府強行批準《日美新安保條約》、各界民眾掀起大規(guī)模抗議的時候,他積極參加游行集會,并發(fā)表了《民主主義的憤怒》等文章,批判政府踐踏民意的暴行。

1960年6月,大江健三郎參加日本文學家第三次訪華代表團,來到和日本還沒有外交關(guān)系的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就多次在公開場合發(fā)表聲明,認為日本政府必須正視當年的侵略行為,但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回應。1994年,他以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和《萬延元年的Football》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獲獎演說中,他將南京大屠殺列為20世紀人類三大人道主義災難之一,敦促日本擺脫“曖昧”的態(tài)度,勇敢地承認歷史罪過,回歸“亞洲人的亞洲”。然而,他并沒有讓自己的小說落入淺薄的政治小說的俗套。莫言稱,大江不是說教,而是思辨——他的許多小說中存在著巨大的思辨力量,人物經(jīng)常處于激烈的思想交鋒中,“是真正的具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風格的復調(diào)小說?!?/p>

馬丁·艾米斯(Sir Martin Louis Amis

英國小說家

1949825-2023519

“新生的福樓拜,再世的喬伊斯,”諾獎得主索爾·貝婁曾如此評價馬丁·艾米斯。他1949年生于牛津文學世家,為小說家金斯利·艾米斯之子。馬丁·艾米斯與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并稱英國“文壇三巨頭”。

艾米斯最著名的小說是《金錢》《倫敦場地》和《隱訊》,通常被稱為他的“倫敦三部曲”。雖然這些書在情節(jié)和敘述方面沒有什么共同點,但它們都審視了中年男性的生活,探索了20世紀末的英國。艾米斯說自己不會留意某位25歲的天才寫的什么轟動一時的新小說,因為分配我的閱讀時間去讀那類新書是非常不經(jīng)濟的做法。新書也許日后有成為經(jīng)典的可能,但也可能很快就被人遺忘,所以他不想冒險。

有趣的是,他自己在出道之時,就是他口中這樣的天才,寫出了轟動一時的小說——憑首作《雷切爾文件》摘得毛姆文學獎,并被譽為文學天才。此后又以一系列風格多變的作品步入文壇巔峰:《金錢》入選《時代》雜志一百部最佳英語小說之列;《時間箭》和《黃狗》先后入圍布克獎提名。雖然艾米斯從未獲得過布克獎,卻無損他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年輕作家《格蘭塔》雜志評選)的頭號人物。

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

作家、美國普利策獎得主

1933年7月20日-2023年6月13日

人們常常將科馬克·麥卡錫與威廉·??思{相提并論,因為麥卡錫的小說也有著廣闊的舊約風格和鄉(xiāng)村背景,文學主題也和??思{一樣凄涼而暴力。在他的作品中,流浪者、小偷、妓女等角色出現(xiàn)在荒涼而令人生畏的破敗邊境,所有人都無法逃避出生之前就注定的命運。

麥卡錫的早期作品普遍獲得了正面的評價,但在商業(yè)上并不成功?!堆游缇€》是他創(chuàng)作的轉(zhuǎn)折點,在《紐約時報》評選的“過去25年美國最佳小說”中名列第三。描寫美國西部牛仔哀歌的“邊境三部曲”的第一本《天下駿馬》引起圖書界的轟動,捧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和國家書評獎。在該系列第三本《平原上的城市》中,麥卡錫寫道:“每一個人的死,都是對其他人的死的替代和推延。每個人都是要死的,所以沒人不害怕。唯有對那代替我們先死的人的愛,可以稍微減緩我們對死的畏懼。”他的小說《老無所依》講述了德克薩斯州沙漠偏遠地區(qū)毒品交易失誤的故事,后被科恩兄弟改編為電影。這部電影贏得了四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獎。他的《長路》則獲得了享有盛譽的普利策小說獎。

羅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

美國傳奇出版人、編輯

1931年4月29日-2023年6月14日

“不僅僅是一名編輯,而是那名獨一無二的編輯”,“我從來沒遇到過能與他比肩的編輯,無論是在哪個國家?!薄g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曾在訪談中如此盛贊羅伯特·戈特利布。

戈特利布是美國二十世紀下半葉傳奇編輯,先后于哥倫比亞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曾就職于西蒙-舒斯特、克瑙夫兩大出版社,后執(zhí)掌《紐約客》。勒卡雷稱戈特利布有自己就獨特的編輯記號,畫波浪線意味著這段文字用詞可能太過華麗,橢圓和問號則是建議作家可以再想想怎么寫會更好。

2016年,戈特利布出版了個人回憶錄《我信仰閱讀》,在書中回顧了與文字作伴給他帶來的美好和痛苦。他在書中寫道,“有些編輯總因自己不是作家而愧惱。我的寫作水平很好,任何受過教育的人都可以像我這樣。但寫作非常,非常難,我真的不喜歡寫作,而閱讀則像呼吸一樣簡單?!彼€提到,“也不知道我怎么就這么確信,但我對自己作為讀者的判斷力從不懷疑?!备晏乩疾粌H癡迷閱讀、擅長編輯,而且善于挖掘年輕作者,大膽創(chuàng)造營銷手段,打造了諸多出版事件,包括確定《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的書名。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作家

1929年4月1日-2023年7月11日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米蘭·昆德拉的作品就被譯介到中國,并掀起了一波翻譯、閱讀、模仿的熱潮。尤其是他著名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成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精神之書”。莫言、余華、王安憶、畢飛宇這些日后的大作家都曾是昆德拉的忠實讀者。

因參與“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的知識分子們普遍遭遇清算。1975年,昆德拉流亡法國,1979年被剝奪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國籍。法國文學譯者余光中曾在一次活動中評論昆德拉的創(chuàng)作脈絡(luò)與其流亡生涯的關(guān)系:“昆德拉是一個背井離鄉(xiāng)的作家,用母語寫作要經(jīng)過很多審查,到法國以后試圖用法語寫一些隨筆,慢慢就試圖把他自己跟作品進行某種割裂,把以前的作品和后來的作品進行某種程度的梳理,排斥掉一些東西,又留下一些東西。我總覺得他心里有一個解不開的結(jié)——到法國后他更加強調(diào)他作為小說家的身份,而不是不同政見者?!?/p>

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社長趙武平看到,中國讀者喜歡昆德拉,可能是因為他的作品和中國近50年的現(xiàn)代化和中國讀者思想的變化有很多共鳴。我們都來自社會主義國家,都受到前蘇聯(lián)或者俄羅斯社會思想變化的影響,又重新有自己的定位和發(fā)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的感情和思想變化有相近之處。雖然當年昆德拉是作為政治敏感的人物進入大眾視野的,但“如今中國讀者還是對他有執(zhí)著的熱愛,一代代讀者都喜歡他,可以說已經(jīng)脫離了政治層面,而是說他的作品是在人性的層面有啟發(fā)的”。

森村誠一

日本推理作家

193312-2023724

哈爾濱市榮譽市民是森村誠一此生獲得的榮譽之一。作為推理小說作家,他的作品被屢屢搬上銀幕,走紅院線,尤其是在小說《野性的證明》電影版由高倉健主演之后,他的小說發(fā)行量突破了日本偵探推理小說的歷史銷量記錄。但森村誠一并不滿足于此。

為寫作《惡魔的飽食》一書,森村誠一在日本各地調(diào)查、尋找731部隊原隊員,足跡遍布數(shù)十個城市,通過采訪31名原隊員獲得了大量證言,并赴中國、美國搜集了許多極為珍貴的731歷史照片、檔案及資料。這本書系統(tǒng)地揭露了日本細菌部隊在中國等地建立大規(guī)模細菌戰(zhàn)研究基地,利用3000多名中國、前蘇聯(lián)等國的戰(zhàn)俘和平民進行活體實驗的歷史事實,該書于1981年出版,在日本國內(nèi)銷售超過300萬冊,在日本乃至國際社會引發(fā)了極大震驚和廣泛關(guān)注。該書也在《史實的驗證與傳授方法》中被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名譽教授松村高夫評價為731部隊研究的先驅(qū)。

80年代中期,森村誠一又以推理小說的形式寫出了《新人性的證明》。在小說中,一位到日本尋找女兒的中國女譯員,深夜突然中毒身亡,他以此為引再次揭露了日本的軍國主義罪行。

韓起瀾(Emily Honig

美國歷史學者、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專家

1953年-2023年10月14日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保留了韓起瀾的兩條交流記錄:“美國留學生韓起瀾女士來我所訪問”(1980年),“韓起瀾女士來信訴說覓職難”(1983年)。韓起瀾的研究和教學重點是近代中國,尤其關(guān)注勞動和性別問題。作為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她屬于第一批有機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論文研究的研究生。她花了幾年時間在上海調(diào)查革命前中國棉紡廠女工的歷史,并出版了一本關(guān)于全球和本地因素如何影響上海工人階級的著作。

她之后研究和寫作的主題包括:20世紀晚期中國不斷變化的性別結(jié)構(gòu)、上海工人階級中因籍貫而產(chǎn)生的緊張關(guān)系,以及知青的歷史。在中國,韓起瀾最受關(guān)注的著作當屬《蘇北人在上?!?,她發(fā)現(xiàn)蘇北人的身份是由上海的江南精英建構(gòu)的,解釋了籍貫怎樣構(gòu)筑社會等級和社會對立。該書于2004年出版中文版,如今在孔夫子舊書網(wǎng)上價值三百多元,據(jù)悉2024年將再版。

娜塔莉·澤蒙·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

加拿大-美國歷史學家

1928年11月8日-2023年10月21日

戴維斯是美國歷史協(xié)會第二位女主席(第一位是內(nèi)莉·尼爾森)。她廣為人知的著作《馬丁·蓋爾歸來》源于她擔任丹尼爾·維涅(Daniel Vigne)同名電影歷史顧問的經(jīng)歷。故事中,在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個裝了一條木腿的人闖進法庭,那個真名叫阿諾·迪蒂爾的精明農(nóng)民,幾乎已經(jīng)說服了圖盧茲高等法院的法官們,他就是馬丁·蓋爾。騙子迪蒂爾最終被判處絞刑,焚尸滅跡。這本書于1982年首次以法語出版,與電影首映同時,該書也使她成為了“微觀歷史學的先驅(qū)”。

在歷史學界,戴維斯因能夠利用被忽視的資源還原以普通人為中心的故事而聞名,同時,她也致力于跨學科歷史學,將歷史學與人類學、民族志和文學理論等學科相結(jié)合。今年,她的《邊緣女人:十七世紀的三則人生故事》也推出了中文版。

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

法歷史學家、《蒙塔尤》作者

1929-20231122

年鑒學派強調(diào)的是整體史和結(jié)構(gòu)化的歷史研究,并沒有確立歷史人類學的研究取向。勒華拉杜里的首部作品《朗格多克的農(nóng)民》也是一部沒有人物的歷史,但1975年出版的《蒙塔尤》成為了年鑒學派歷史人類學的標志性著作。該作出版之后,包括心態(tài)史研究在內(nèi)的微觀史學或日常生活史成為了勒華拉杜里的研究重點。

松露獵人跳傘者是勒華拉杜里對歷史學者的分類。松露獵人對奇怪、新穎和意想不到的案例進行研究,盡管這些案例具有獨特性,卻能照亮所屬的時代;跳傘者采取全景視角,強調(diào)大趨勢而非細節(jié)。勒華拉杜里在生活中也是一位美食家,所以他將自己劃歸為更偏松露獵人的類型。

微觀史學有三大經(jīng)典代表作,即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的《蒙塔尤》、意大利學者卡洛·金茨堡的《奶酪與蛆蟲》和美國學者娜塔莉·澤蒙·戴維斯的《馬丁·蓋爾歸來》,其中兩位史學家在今年接連逝世,令人傷感。

約翰·波考克(John Greville Agard Pocock)

政治思想史家

1924年-2023年12月13日

長久以來,馬基雅維利被認為是“邪惡的教誨師”,列奧·施特勞斯在《自然權(quán)利與歷史》《關(guān)于馬基雅維利的思考》等作品中也這樣認為,約翰·波考克對這樣的論斷忍無可忍,最終采用“馬基雅維利時刻”這個具有論戰(zhàn)性質(zhì)的名字作為他代表作的書名。

波考克看到,美國的立國原則和“邪惡的教誨”具有思想史上的淵源。因為馬基雅維利注重的是古典時代對公民參政和民兵思想的理想、對共同善的追求,因此,在共和主義者的視角下,大西洋共和主義傳統(tǒng)就起源于“馬基雅維利時刻”。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他(引入政治思想的“語言”)與歷史學家、思想史家昆汀·斯金納(主張注重作者意圖)和約翰·鄧恩(強調(diào)傳記)構(gòu)成了“劍橋?qū)W派”。

安東尼奧·奈格里(Antonio Negri

意大利哲學家、政治理論家

1933年8月1日2023年12月16日

“他入獄不就是因為他是知識分子嗎?”面對上個世紀奈格里被捕入獄,哲學家米歇爾·福柯這樣說。奈格里是20世紀60-70年代意大利工人自治運動的領(lǐng)導者,也是工人自治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家之一,意大利政府以“煽動”罪名判處他30年徒刑。法國哲學家瓜塔里和德勒茲曾對奈格里的監(jiān)禁表達抗議。在20世紀80年代末,意大利總統(tǒng)弗朗西斯科·科西加將他描述為“一個精神病患者”,“毒害了整整一代意大利年輕人的思想”。

奈格里還與邁克爾·哈特(Micheal Hardt)合著了《帝國》(Empire)、《諸眾》(Multitude)、《大同世界》(Commonwealth)、《集會》(Assembly)四部曲,用“帝國”這個概念來描述去中心的、無疆界的、超民族國家的全球化浪潮的新政治秩序,用“諸眾”的概念來描述一種處在“帝國”秩序之下、而又反抗著“帝國”統(tǒng)治的歷史主體。對于“帝國”,他們既沒有進行冷漠的描述,也不為“帝國”張目,而是試圖解剖“帝國”的運行機制,從而為最終超越“帝國”做理論上的前瞻。

伊懋可(Mark Elvin)

漢學家

1938年-2023年12月19日

為了“弄清楚我們的生活何以變成如今這個樣子”,伊懋可開始研習歷史。他的第一本專著是研究前現(xiàn)代中國經(jīng)濟和技術(shù)史的《中國的歷史之路》(1973),書中提出了著名的高度平衡陷阱理論,該理論在西方的中國研究領(lǐng)域影響頗深。他認為,前工業(yè)化的生產(chǎn)方法在中國極其有效,達到了沒有工業(yè)-科學投入情況下的極限,這消除了科學進步的大部分經(jīng)濟壓力。

他的《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huán)境史》一書則被譽為西方學者撰寫中國環(huán)境史的奠基之作,在此書里,伊懋可指出,十八世紀現(xiàn)代前夕的中國環(huán)境退化程度可能比當時的西北歐更為嚴重。2005年,他憑借此書獲得被譽為漢學界諾貝爾獎的“儒蓮獎”。

未經(jīng)正式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quán)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