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東芝退市,斷臂求生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東芝退市,斷臂求生

該來的還是來了。

圖片來源:Unsplash-瀟 文

文|華商韜略

今天,日本東芝公司正式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結束自1949年以來74年的上市企業(yè)歷史。

囊中之物

2021年4月6日,東芝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英國私募投資公司CVC Capital不請自來,對其發(fā)出以溢價30%、約21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東芝董事會的第一反應是“突然”,然后以“缺少細節(jié)”為由,拒絕了。

一些PE人士也私下表示,除非東芝最大的股東們“倒戈”,否則CVC不可能完成這次收購。

可沒過多久,該來的還是來了。

20天后,新加坡私募股權投資公司3D Investment Partners,也就是東芝第二大股東全權委托的投資管理服務機構公開致信,“逼宮”東芝董事會對出售做一次全面評估。

3D Investment Partners甚至還勸戒東芝管理層,要收起敵視態(tài)度,免得嚇跑了潛在收購者,儼然一副生怕錯過賣身機會的姿態(tài)。

3D Investment Partners想要抓緊賣個好價錢是有原因的,因為如今的東芝,已越來越像塊燙手山芋。

2015年以來,為了補上七年財務造假造成的虧空,缺血的東芝一直在砸鍋賣鐵。如今,旗下只剩下能源、數字解決方案、零售及打印、建筑、公共服務、電子設備及存儲等六大業(yè)務。

和昔日相比,東芝已經沒落。2019財年,其六大業(yè)務凈銷售額已跌至約3.39萬億日元,與2014年鼎盛時期的接近7萬億日元相比,幾近腰斬。

但畢竟是擁有百年基業(yè)曾經的行業(yè)老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眾多PE眼里,東芝剩下的業(yè)務組合依然值得買來運作,于是 CVC的事還沒有下一集,其他PE巨頭便紛紛登門。

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KR對外宣稱,有意以高于CVC的價格參與競購;此前買下東芝核電業(yè)務的加拿大投資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Inc,也在考慮參與競購……

日本投資公司JIC、Norinchukin銀行以及貝恩資本,也都摩拳擦掌。各懷鬼胎的資本們就像是已經篤定了東芝必將被賣,紛紛加入“圍獵”中。

對這些“野蠻人”,東芝當然是持抵抗態(tài)度,并且進行了持久的拉鋸戰(zhàn),但最終,資本還是勝利了,雖然勝利者不是那些起得更早的人。

今年8月起,以日本國內基金“日本產業(yè)合作伙伴”(JIP)為主的財團再次向東芝發(fā)起總額約2萬億日元(當時約合人民幣985億元)的要約收購,繼而也有了東芝走到退市的歷史性一筆。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要在幾十年前,誰敢對東芝有這樣的羞辱性極大的“野心”,又能將野心化為現實。

日本之光

“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p>

20世紀90年代,如日中天的酒井法子拍攝的這支廣告,和她甜美的笑容一起,成為很多人記憶中的一部分,東芝也借此成為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對日本制造的最初印象。

東芝,曾長期是日本制造業(yè)的象征。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大力倡導學習西方技術,積極推廣現代化,一批工業(yè)企業(yè)順勢崛起。這其中,就有東芝的前身,日本著名發(fā)明家田中久重在1875年創(chuàng)立的田中制造所。

東芝的另一個源頭是東京電器株式會社。兩家公司1939年合并,1984年正式更名為“東芝”,并在日本人的生活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日本本土的第一個白熱電燈泡,第一臺晶體管電視,第一臺水輪式發(fā)電機,第一個電飯煲、電冰箱、微波爐,第一臺文字處理機……都是東芝生產的。

鼎盛時期,東芝的業(yè)務范圍覆蓋了基建、發(fā)電、核能、家電、計算機、制造、半導體等,并在多個領域取得了全球數一數二的業(yè)績。

尤其在家電領域,東芝是白色家電的開創(chuàng)者。上世紀70年代,家電業(yè)務收入占到東芝總收入三成,東芝與夏普、松下合稱日本白電“三巨頭”。東芝在日本的地位,有如三星在韓國。

東芝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芯片制造商之一。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半導體產業(yè)蒸蒸日上,在與美國在DRAM(動態(tài)隨機存取存儲器)產業(yè)的競爭中日漸占據上風。

作為當時日本政府選中的5家主力企業(yè)之一,東芝在1982年制定了一個W計劃,投入340億日元和1500名技術人員到DRAM的研發(fā)和生產中。

1985年,半導體團隊的齊藤升三研發(fā)出當時全球容量最大的1M DRAM,東芝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領先半導體制造商。

W計劃實施后的第七年,東芝在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中,位居第二,僅次于NEC(日本電氣)。當時的東芝如日中天,股價達到歷史高點1500日元左右。

在全盛時期,東芝是一家有18萬員工的巨無霸,不僅是全球前五的半導體制造商,還是全球前三的醫(yī)療器械廠商、日本第二大綜合電機制造商、日本四大核能廠商之一,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之光”。

轉型踩雷

2006年2月,經過一番激烈的競價,東芝擊敗競爭對手,拿下英國核燃料公司(BNFL)旗下最大的核電站制造商美國西屋電氣(WestingHouse)77%的股權。

由于通用和日本三菱的惡意競爭,東芝花了54億美元,也就是西屋電氣報價的3倍,才達成這筆交易。但當時的東芝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長西田厚聰深信,西屋電氣會給東芝帶來巨大而長遠的經濟利益。

當時,東芝的消費電子和半導體業(yè)務地位均受到挑戰(zhàn),需要開發(fā)新的業(yè)務,以降低對這兩大傳統(tǒng)優(yōu)勢業(yè)務的依賴。

半導體業(yè)務上,東芝因決策連連失誤,錯失了市場機會。

早在1984年,東芝的研發(fā)主任舛岡富士雄就利用“under the desk”的時間,研發(fā)出NOR閃存,但當時東芝在半導體的主賽道是在DRAM上,并沒有對他的發(fā)明給予太多重視。

結果讓英特爾撿了漏。當時被日本半導體壓制得快要倒閉的英特爾,意識到閃存的潛力,與東芝簽訂了交叉授權許可協(xié)議,組成一個300人的閃存事業(yè)部,專門研發(fā)閃存芯片。1988年,英特爾改良了東芝發(fā)明的NOR,推出全球首個商用閃存芯片,還美其名曰“美國夢”。

不服氣的舛岡富士雄1987年又提出NAND型閃存概念,NAND閃存更適合數據存儲,成本也更低。

但舛岡富士雄時運不濟,他的伯樂、東芝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武石喜幸不幸辭世,一向特立獨行不招人待見的舛岡富士雄沒了靠山,被調離研發(fā)團隊,NAND后續(xù)研發(fā)就此擱置。

直到20世紀90年代,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個人電腦開始普及,賣個人電腦的戴爾進入世界500強,東芝才把研發(fā)量產NAND重新提上日程,但幸運之神再一次背對著東芝。

當時,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東芝也進入全面戰(zhàn)略收縮,考慮到NAND閃存研發(fā)至少要2-3年才能回本,存在風險,東芝管理層非但沒有投入研發(fā),還縮減了對半導體的投入。

這時,隔壁的三星開始發(fā)力,花三倍工資從東芝挖走不少掌握了閃存技術的工程師,又反周期地大力投資發(fā)展閃存業(yè)務。1993年,三星一舉拿下全球存儲器領域的No.1,手握著NAND技術先發(fā)優(yōu)勢的東芝反被三星壓制,成了萬年老二。

1980年到2015年,世界各國芯片企業(yè)的市場占有率

消費電子業(yè)務上,東芝也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家電品牌的壓力。

2000年以來,中國家電品牌開始崛起,美的、海爾、格力、TCL、康佳等的出現,讓東芝的消費電子業(yè)務在中國市場節(jié)節(jié)敗退,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

半導體和消費電子業(yè)務接連受挫,東芝管理層把目光投向了核電業(yè)務。

當時全球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減少,燃煤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又令人憂心忡忡,核能源在全球各國重新得到青睞。僅2006年,全球共有222座核電站正在建設或擬議中。

東芝管理層很看好核能源前景,但在核電領域,日立與GE、三菱與法國阿?,m公司都結成聯盟體,東芝尚無一席之地。

這時,西屋電氣進入東芝的視野。

西屋電氣是美國境內大多數核反應堆的建造商,又參與過中國第三代核電站項目的招標,它的AP1000第三代壓水堆技術,正符合中國核電站技術要求。東芝因為采用的是沸水堆技術,一直未能成為中國核電站的主供應商,拿下西屋電氣,就意味著拿到了進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單一核電市場的入場券,從而在2025年到2030年稱霸全球核電市場。

帶著這個全球核電夢,東芝一頭栽了進去,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西屋電氣。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正是這場以3倍價格達成的交易,把東芝拖入了萬劫不復的泥潭。

斷臂求生

2015年7月21日,東芝東京總部大樓。

東芝前后三任社長西田厚聰、佐佐木和田中久雄,齊刷刷地站起來,面對媒體的長槍短炮,鞠躬向大眾致歉。

直到這時,日本人才知道,從2008年到2014年長達7年的時間里,他們心目中象征著清廉、高效的東芝,財務造假的窟窿竟然高達2248億日元(約合120億人民幣)。

消息一出,東芝股價暴跌,市值縮水40%,社長田中久雄、副董事長佐佐木宣布辭職。

這場財務造假,在當年高價買下西屋電氣時,就已埋下了伏筆。

收購西屋電氣之后,2008年次貸危機席卷全球,西田厚聰任下的東芝,2009年交出了歷史上最差的一份成績單,凈利潤赤字3435億元。

當年,西田厚聰從社長的位置上退下來,接棒的是技術出身、一直負責核電業(yè)務的佐佐木。在交接儀式上,西田厚聰高度評價佐佐木是“讓東芝的核電業(yè)務步入全球化軌道的功臣”。

東芝對核電業(yè)務也寄予厚望,按照預期,公司將在2015年拿到全球39個核反應堆設備訂單。實際上,到2009年,東芝已經有12個訂單在手,正朝著預期目標邁進。

然而,2011年3月11日,地震引發(fā)日本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發(fā)生泄漏的核電站建造商正是東芝。

事故發(fā)生后,各國政府對核電建設都持謹慎態(tài)度,不少國家都暫停了核電業(yè)務,重新評估核電站的安全性。東芝不但拿不到新訂單,一些已經簽訂的訂單也取消了。

東芝核電夢被徹底震碎,業(yè)績壓力也隨之而來。

東芝三代社長以“應對挑戰(zhàn)”的名義,要求提升公司利潤。然而在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做不到怎么辦?東芝的管理層就動起了歪腦筋,通過財務造假來應對“挑戰(zhàn)”。

外界猜測,強勢的西田厚聰不滿意佐佐木任職期間的經營業(yè)務,而佐佐木不想被西田厚聰指責,于是要求做假賬,而懦弱無能的田中久雄在獨斷專權的佐佐木陰影下,延續(xù)了前面兩任社長的做法。

財務造假曝光后,東芝沒有快刀斬亂麻,砍掉西屋電氣這個燒錢的無底洞,反而又通過西屋電氣以2.29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西比埃公司的核工程業(yè)務,試圖做大體量。

然而,在這筆收購完成之后,東芝才發(fā)現,這項業(yè)務竟背著42億美元的債務。本來就缺血的東芝,財務窟窿更大了:2016財年,東芝凈虧損高達9657億日元,約合88億美元,創(chuàng)下日本制造企業(yè)史上最大全年虧損紀錄。

自此,東芝不得不走上靠“變賣家產”回血的道路:

家電業(yè)務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份以514億日元賣給了美的,美的還獲得東芝品牌40年全球授權。

醫(yī)療設備部門Toshiba Medical Systems以6655億日元的價格賣給了佳能。

圖像傳感器業(yè)務,作價190億日元出售給索尼。

生產出全球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的東芝,還把筆記本電腦業(yè)務80.1%的股份,以36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夏普。2020年,夏普行使了購買東芝筆記本電腦剩余19.1%股份的權利后,東芝正式從筆記本業(yè)務離場。

2017年,東芝拿最賺錢的半導體業(yè)務開刀,以180億美元的價格,將半導體業(yè)務賣給了貝恩資本。

直到2018年,東芝才把西屋電氣這個燙手山芋,以46億美元賣給了加拿大Brookfield資產管理公司,甩掉把東芝拖進泥潭的包袱。

東芝146年的基業(yè),在短短十年時間里,急劇走向瓦解,然后就是“野蠻人”不斷上門,并最終成為他人的囊中之物。

日本經濟泡沫破滅、次貸危機、福島核電站泄漏等黑天鵝事件頻發(fā),讓人感嘆東芝的時運不濟,但東芝管理層在戰(zhàn)略方向、資金與技術投入、人員管理上的缺乏遠見與憂患不足,也更是這個日本之光走向衰落的關鍵原因。

參考資料

[1]《200億美元,全球PE圍獵東芝》投中網

[2]《“日本驕傲”東芝如何一步步淪落到賣身?》 華爾街見聞

[3]《被圍獵的昔日“日本之光”——東芝》 澎湃新聞

[4]《東芝沉浮啟示錄:143年的基業(yè)轟然倒塌,這家巨頭做錯了什么》伐柴商心事

[5]《重登頂峰,技術人員20年的戰(zhàn)爭》 NHK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東芝

4k
  • 鎧俠在東交所掛牌上市,總市值超7000億日元
  • 東芝:到11月底,約有3500名員工提前退休或調動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東芝退市,斷臂求生

該來的還是來了。

圖片來源:Unsplash-瀟 文

文|華商韜略

今天,日本東芝公司正式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結束自1949年以來74年的上市企業(yè)歷史。

囊中之物

2021年4月6日,東芝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英國私募投資公司CVC Capital不請自來,對其發(fā)出以溢價30%、約21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東芝董事會的第一反應是“突然”,然后以“缺少細節(jié)”為由,拒絕了。

一些PE人士也私下表示,除非東芝最大的股東們“倒戈”,否則CVC不可能完成這次收購。

可沒過多久,該來的還是來了。

20天后,新加坡私募股權投資公司3D Investment Partners,也就是東芝第二大股東全權委托的投資管理服務機構公開致信,“逼宮”東芝董事會對出售做一次全面評估。

3D Investment Partners甚至還勸戒東芝管理層,要收起敵視態(tài)度,免得嚇跑了潛在收購者,儼然一副生怕錯過賣身機會的姿態(tài)。

3D Investment Partners想要抓緊賣個好價錢是有原因的,因為如今的東芝,已越來越像塊燙手山芋。

2015年以來,為了補上七年財務造假造成的虧空,缺血的東芝一直在砸鍋賣鐵。如今,旗下只剩下能源、數字解決方案、零售及打印、建筑、公共服務、電子設備及存儲等六大業(yè)務。

和昔日相比,東芝已經沒落。2019財年,其六大業(yè)務凈銷售額已跌至約3.39萬億日元,與2014年鼎盛時期的接近7萬億日元相比,幾近腰斬。

但畢竟是擁有百年基業(yè)曾經的行業(yè)老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眾多PE眼里,東芝剩下的業(yè)務組合依然值得買來運作,于是 CVC的事還沒有下一集,其他PE巨頭便紛紛登門。

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KR對外宣稱,有意以高于CVC的價格參與競購;此前買下東芝核電業(yè)務的加拿大投資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Inc,也在考慮參與競購……

日本投資公司JIC、Norinchukin銀行以及貝恩資本,也都摩拳擦掌。各懷鬼胎的資本們就像是已經篤定了東芝必將被賣,紛紛加入“圍獵”中。

對這些“野蠻人”,東芝當然是持抵抗態(tài)度,并且進行了持久的拉鋸戰(zhàn),但最終,資本還是勝利了,雖然勝利者不是那些起得更早的人。

今年8月起,以日本國內基金“日本產業(yè)合作伙伴”(JIP)為主的財團再次向東芝發(fā)起總額約2萬億日元(當時約合人民幣985億元)的要約收購,繼而也有了東芝走到退市的歷史性一筆。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要在幾十年前,誰敢對東芝有這樣的羞辱性極大的“野心”,又能將野心化為現實。

日本之光

“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p>

20世紀90年代,如日中天的酒井法子拍攝的這支廣告,和她甜美的笑容一起,成為很多人記憶中的一部分,東芝也借此成為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對日本制造的最初印象。

東芝,曾長期是日本制造業(yè)的象征。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大力倡導學習西方技術,積極推廣現代化,一批工業(yè)企業(yè)順勢崛起。這其中,就有東芝的前身,日本著名發(fā)明家田中久重在1875年創(chuàng)立的田中制造所。

東芝的另一個源頭是東京電器株式會社。兩家公司1939年合并,1984年正式更名為“東芝”,并在日本人的生活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日本本土的第一個白熱電燈泡,第一臺晶體管電視,第一臺水輪式發(fā)電機,第一個電飯煲、電冰箱、微波爐,第一臺文字處理機……都是東芝生產的。

鼎盛時期,東芝的業(yè)務范圍覆蓋了基建、發(fā)電、核能、家電、計算機、制造、半導體等,并在多個領域取得了全球數一數二的業(yè)績。

尤其在家電領域,東芝是白色家電的開創(chuàng)者。上世紀70年代,家電業(yè)務收入占到東芝總收入三成,東芝與夏普、松下合稱日本白電“三巨頭”。東芝在日本的地位,有如三星在韓國。

東芝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芯片制造商之一。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半導體產業(yè)蒸蒸日上,在與美國在DRAM(動態(tài)隨機存取存儲器)產業(yè)的競爭中日漸占據上風。

作為當時日本政府選中的5家主力企業(yè)之一,東芝在1982年制定了一個W計劃,投入340億日元和1500名技術人員到DRAM的研發(fā)和生產中。

1985年,半導體團隊的齊藤升三研發(fā)出當時全球容量最大的1M DRAM,東芝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領先半導體制造商。

W計劃實施后的第七年,東芝在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中,位居第二,僅次于NEC(日本電氣)。當時的東芝如日中天,股價達到歷史高點1500日元左右。

在全盛時期,東芝是一家有18萬員工的巨無霸,不僅是全球前五的半導體制造商,還是全球前三的醫(yī)療器械廠商、日本第二大綜合電機制造商、日本四大核能廠商之一,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之光”。

轉型踩雷

2006年2月,經過一番激烈的競價,東芝擊敗競爭對手,拿下英國核燃料公司(BNFL)旗下最大的核電站制造商美國西屋電氣(WestingHouse)77%的股權。

由于通用和日本三菱的惡意競爭,東芝花了54億美元,也就是西屋電氣報價的3倍,才達成這筆交易。但當時的東芝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長西田厚聰深信,西屋電氣會給東芝帶來巨大而長遠的經濟利益。

當時,東芝的消費電子和半導體業(yè)務地位均受到挑戰(zhàn),需要開發(fā)新的業(yè)務,以降低對這兩大傳統(tǒng)優(yōu)勢業(yè)務的依賴。

半導體業(yè)務上,東芝因決策連連失誤,錯失了市場機會。

早在1984年,東芝的研發(fā)主任舛岡富士雄就利用“under the desk”的時間,研發(fā)出NOR閃存,但當時東芝在半導體的主賽道是在DRAM上,并沒有對他的發(fā)明給予太多重視。

結果讓英特爾撿了漏。當時被日本半導體壓制得快要倒閉的英特爾,意識到閃存的潛力,與東芝簽訂了交叉授權許可協(xié)議,組成一個300人的閃存事業(yè)部,專門研發(fā)閃存芯片。1988年,英特爾改良了東芝發(fā)明的NOR,推出全球首個商用閃存芯片,還美其名曰“美國夢”。

不服氣的舛岡富士雄1987年又提出NAND型閃存概念,NAND閃存更適合數據存儲,成本也更低。

但舛岡富士雄時運不濟,他的伯樂、東芝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武石喜幸不幸辭世,一向特立獨行不招人待見的舛岡富士雄沒了靠山,被調離研發(fā)團隊,NAND后續(xù)研發(fā)就此擱置。

直到20世紀90年代,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個人電腦開始普及,賣個人電腦的戴爾進入世界500強,東芝才把研發(fā)量產NAND重新提上日程,但幸運之神再一次背對著東芝。

當時,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東芝也進入全面戰(zhàn)略收縮,考慮到NAND閃存研發(fā)至少要2-3年才能回本,存在風險,東芝管理層非但沒有投入研發(fā),還縮減了對半導體的投入。

這時,隔壁的三星開始發(fā)力,花三倍工資從東芝挖走不少掌握了閃存技術的工程師,又反周期地大力投資發(fā)展閃存業(yè)務。1993年,三星一舉拿下全球存儲器領域的No.1,手握著NAND技術先發(fā)優(yōu)勢的東芝反被三星壓制,成了萬年老二。

1980年到2015年,世界各國芯片企業(yè)的市場占有率

消費電子業(yè)務上,東芝也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家電品牌的壓力。

2000年以來,中國家電品牌開始崛起,美的、海爾、格力、TCL、康佳等的出現,讓東芝的消費電子業(yè)務在中國市場節(jié)節(jié)敗退,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

半導體和消費電子業(yè)務接連受挫,東芝管理層把目光投向了核電業(yè)務。

當時全球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減少,燃煤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又令人憂心忡忡,核能源在全球各國重新得到青睞。僅2006年,全球共有222座核電站正在建設或擬議中。

東芝管理層很看好核能源前景,但在核電領域,日立與GE、三菱與法國阿?,m公司都結成聯盟體,東芝尚無一席之地。

這時,西屋電氣進入東芝的視野。

西屋電氣是美國境內大多數核反應堆的建造商,又參與過中國第三代核電站項目的招標,它的AP1000第三代壓水堆技術,正符合中國核電站技術要求。東芝因為采用的是沸水堆技術,一直未能成為中國核電站的主供應商,拿下西屋電氣,就意味著拿到了進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單一核電市場的入場券,從而在2025年到2030年稱霸全球核電市場。

帶著這個全球核電夢,東芝一頭栽了進去,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西屋電氣。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正是這場以3倍價格達成的交易,把東芝拖入了萬劫不復的泥潭。

斷臂求生

2015年7月21日,東芝東京總部大樓。

東芝前后三任社長西田厚聰、佐佐木和田中久雄,齊刷刷地站起來,面對媒體的長槍短炮,鞠躬向大眾致歉。

直到這時,日本人才知道,從2008年到2014年長達7年的時間里,他們心目中象征著清廉、高效的東芝,財務造假的窟窿竟然高達2248億日元(約合120億人民幣)。

消息一出,東芝股價暴跌,市值縮水40%,社長田中久雄、副董事長佐佐木宣布辭職。

這場財務造假,在當年高價買下西屋電氣時,就已埋下了伏筆。

收購西屋電氣之后,2008年次貸危機席卷全球,西田厚聰任下的東芝,2009年交出了歷史上最差的一份成績單,凈利潤赤字3435億元。

當年,西田厚聰從社長的位置上退下來,接棒的是技術出身、一直負責核電業(yè)務的佐佐木。在交接儀式上,西田厚聰高度評價佐佐木是“讓東芝的核電業(yè)務步入全球化軌道的功臣”。

東芝對核電業(yè)務也寄予厚望,按照預期,公司將在2015年拿到全球39個核反應堆設備訂單。實際上,到2009年,東芝已經有12個訂單在手,正朝著預期目標邁進。

然而,2011年3月11日,地震引發(fā)日本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發(fā)生泄漏的核電站建造商正是東芝。

事故發(fā)生后,各國政府對核電建設都持謹慎態(tài)度,不少國家都暫停了核電業(yè)務,重新評估核電站的安全性。東芝不但拿不到新訂單,一些已經簽訂的訂單也取消了。

東芝核電夢被徹底震碎,業(yè)績壓力也隨之而來。

東芝三代社長以“應對挑戰(zhàn)”的名義,要求提升公司利潤。然而在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做不到怎么辦?東芝的管理層就動起了歪腦筋,通過財務造假來應對“挑戰(zhàn)”。

外界猜測,強勢的西田厚聰不滿意佐佐木任職期間的經營業(yè)務,而佐佐木不想被西田厚聰指責,于是要求做假賬,而懦弱無能的田中久雄在獨斷專權的佐佐木陰影下,延續(xù)了前面兩任社長的做法。

財務造假曝光后,東芝沒有快刀斬亂麻,砍掉西屋電氣這個燒錢的無底洞,反而又通過西屋電氣以2.29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西比埃公司的核工程業(yè)務,試圖做大體量。

然而,在這筆收購完成之后,東芝才發(fā)現,這項業(yè)務竟背著42億美元的債務。本來就缺血的東芝,財務窟窿更大了:2016財年,東芝凈虧損高達9657億日元,約合88億美元,創(chuàng)下日本制造企業(yè)史上最大全年虧損紀錄。

自此,東芝不得不走上靠“變賣家產”回血的道路:

家電業(yè)務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份以514億日元賣給了美的,美的還獲得東芝品牌40年全球授權。

醫(yī)療設備部門Toshiba Medical Systems以6655億日元的價格賣給了佳能。

圖像傳感器業(yè)務,作價190億日元出售給索尼。

生產出全球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的東芝,還把筆記本電腦業(yè)務80.1%的股份,以36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夏普。2020年,夏普行使了購買東芝筆記本電腦剩余19.1%股份的權利后,東芝正式從筆記本業(yè)務離場。

2017年,東芝拿最賺錢的半導體業(yè)務開刀,以180億美元的價格,將半導體業(yè)務賣給了貝恩資本。

直到2018年,東芝才把西屋電氣這個燙手山芋,以46億美元賣給了加拿大Brookfield資產管理公司,甩掉把東芝拖進泥潭的包袱。

東芝146年的基業(yè),在短短十年時間里,急劇走向瓦解,然后就是“野蠻人”不斷上門,并最終成為他人的囊中之物。

日本經濟泡沫破滅、次貸危機、福島核電站泄漏等黑天鵝事件頻發(fā),讓人感嘆東芝的時運不濟,但東芝管理層在戰(zhàn)略方向、資金與技術投入、人員管理上的缺乏遠見與憂患不足,也更是這個日本之光走向衰落的關鍵原因。

參考資料

[1]《200億美元,全球PE圍獵東芝》投中網

[2]《“日本驕傲”東芝如何一步步淪落到賣身?》 華爾街見聞

[3]《被圍獵的昔日“日本之光”——東芝》 澎湃新聞

[4]《東芝沉浮啟示錄:143年的基業(yè)轟然倒塌,這家巨頭做錯了什么》伐柴商心事

[5]《重登頂峰,技術人員20年的戰(zhàn)爭》 NHK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