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Touch Bar正式退場,蘋果的“黑歷史”又多了一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Touch Bar正式退場,蘋果的“黑歷史”又多了一個

Touch Bar是蘋果前任首席設計師Jony Ive主導的產物,此前曾讓蘋果賠了5000萬美元的蝶式鍵盤也是出自他手。

文|三易生活

作為如今這個星球上最負盛名的科技企業(yè)之一,蘋果除了帶來Apple II、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風靡全球,讓大眾為之津津樂道的消費電子產品外,同樣也有諸如Newton個人數字助理、Pippin游戲機、Hockey Puck鼠標等堪稱黑歷史的失敗產品。如今,或許在蘋果方面不愿提及的失敗案例中,又要多一個新名字了。

隨著搭載新款M3處理器的MacBook Pro上市,2016年發(fā)布的13英寸MacBook Pro宣布停產,并從蘋果官網的銷售渠道中移除。13英寸MacBook Pro作為最后一款搭載Touch Bar的蘋果筆記本電腦,也意味著Touch Bar在七年之后徹底被廢棄。

事實上,Touch Bar盡管在2023年秋季才正式退場,但是它的“實質性死亡”發(fā)生在2021年,當年14英寸MacBook Pro在還原了Magsafe的同時,就取消了Touch Bar。

為什么Touch Bar會被放棄呢?這需要從兩個層面來分析了。其一,是蘋果公司對于工業(yè)設計理念的變化,其二則是Touch Bar本身對于用戶體驗的變革不僅沒有發(fā)生,反而在用戶手中逐步變?yōu)榱穗u肋。

事實上,Touch Bar是蘋果前任首席設計師Jony Ive主導的產物,此前曾讓蘋果賠了5000萬美元的蝶式鍵盤也是出自他手。

2019年在Jony Ive離開工作了27年的蘋果后,接管該公司設計團隊的是首席運營官Jeff Williams,由此工業(yè)設計副總裁Evans Hankey和人機界面設計副總裁Alan Dye都需要向其匯報工作。這也就意味著在Jony Ive離開后,蘋果工業(yè)設計的主導權從首席設計師變?yōu)榱耸紫\營官,而這一結果的體現,就是近年來蘋果旗下產品已然逐步從設計導向轉為了實用導向。

換而言之,其實Touch Bar和蝶式鍵盤一樣都是設計師思維的結果,而非產品經理主導的產物。對于概念性產品來說,設計師思維雖然往往會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Jony Ive設計的產品中最被外界熟知的iOS7,從原來擬物風格到扁平化設計的變遷直接影響了彼時一眾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并且擬物風格更是一直被iOS延續(xù)至今。

Touch Bar與蝶式鍵盤的核心痛點是“好看”壓倒了“好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者確實有些過于跳脫。集合了Touch Bar和蝶式鍵盤的2016款MacBook Pro盡管非常漂亮,但用過的人都知道,它更像是一個脆弱易碎的工藝品,而非帶有“Pro”后綴的生產力工具。再看看如今的MacBook Pro,諸如MagSafe、HDMI、SD卡槽的回歸,再加上性能大幅提升,則讓新款MacBook Pro變得更加實用。

至于為什么Touch Bar不好用,當然是來用戶的反饋了。如今在網絡上以“Touch Bar”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會是例如“MacBook Pro如何禁用Touch Bar”、“Touch Bar觸控欄的正確使用方式”、“Touch Bar的XX個小技巧”這樣的結果,單純從這一類搜索結果其實就已經能夠看出用戶對于Touch Bar的真實態(tài)度了。

如果Touch Bar真的有用,顯然就不會有那么多用戶會想著去禁用它。如果Touch Bar真的好用,用戶就不需要去搜索它的正確使用方式了。

先從真金白銀的成本層面出發(fā),Touch Bar就是一個集成在MacBook Pro鍵盤上的屏幕,這意味著一旦出現損壞,基本就需要連著鍵盤一起維修,一旦過了保修期基本上維修就沒有任何性價比了。要不然,二手交易平臺上那一大批只有“下半身”的2016、2017款MacBook Pro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即使MacBook往往都有同類產品中超平均水平的持有成本,可又有哪個消費者會心甘情愿接受如此高的維修成本。

再加上,Touch Bar僅限于MacBook Pro,讓第三方開發(fā)者為了一小部分特定用戶來開發(fā)應用顯然并不現實。以至于即使是對Touch Bar感興趣的用戶,最終也會發(fā)現在Touch Bar上除了在觸控欄養(yǎng)電子寵物的Touchbar Pet,以及觸控板增強工具BetterTouchTool等寥寥無幾的應用之外,幾乎就沒有啥可堪一用的第三方工具。

最核心的問題是Touch Bar將原本電腦上的功能按鍵替換成了長條形的OLED屏幕的設計,其實是與人體工程學反著來得。Touch Bar明明是筆記本鍵盤的一部分,卻被設計為一塊屏幕,在MacBook Pro打開的情況下,Touch Bar和正常屏幕根本不在一個平面上,這意味著用戶基本上無法做到同時觀察屏幕和Touch Bar,我們可以靠著肌肉記憶在鍵盤上盲打,但是真的有人能在長條形的Touch Bar上盲觸嗎?

Touch Bar的出現讓消費者幾乎重溫了當年第一次接觸電腦時的感覺,大家如履薄冰地敲擊鍵盤、再抬頭在屏幕上核對輸入的內容是否正確。雖然Touch Bar把作為純輸入工具的鍵盤變成了兼具輸入/輸出設備的形態(tài),確實是有開創(chuàng)性,但它與PC時代形成的用戶心智卻南轅北轍,用戶在長期使用習慣下已經習慣了期望從鍵盤得到觸覺反饋,并從主屏幕正在交互的元素中獲得視覺反饋。

更別提Touch Bar還取消了Ese和Fn功能鍵,卻根本就沒有提供替代選項,讓相當多需要高頻使用這些按鍵的用戶直接傻眼。事實上,蘋果方面在解釋為什么取消Touch Bar時也提到了這一點,此前全球級營銷副總裁Greg Joswiak接受媒體采訪時就這樣說到,“我們的專業(yè)用戶希望在功能鍵上體驗到真實的觸感,因此我們恢復了物理功能鍵的設計,且這些功能鍵的尺寸也與其他按鍵相同,這就是我們的決定?!?/p>

所以歸根結底,Touch Bar就像爆米花電影里的花瓶角色,雖然電影需要花瓶來作為點綴,但作為生產力工具的MacBook Pro卻并不需要一個“精致的廢物”。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蘋果

6.4k
  • 消息稱蘋果無邊框iPhone或推遲
  • 鴻海進軍超薄AR眼鏡市場或為蘋果AI新品訂單做準備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Touch Bar正式退場,蘋果的“黑歷史”又多了一個

Touch Bar是蘋果前任首席設計師Jony Ive主導的產物,此前曾讓蘋果賠了5000萬美元的蝶式鍵盤也是出自他手。

文|三易生活

作為如今這個星球上最負盛名的科技企業(yè)之一,蘋果除了帶來Apple II、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風靡全球,讓大眾為之津津樂道的消費電子產品外,同樣也有諸如Newton個人數字助理、Pippin游戲機、Hockey Puck鼠標等堪稱黑歷史的失敗產品。如今,或許在蘋果方面不愿提及的失敗案例中,又要多一個新名字了。

隨著搭載新款M3處理器的MacBook Pro上市,2016年發(fā)布的13英寸MacBook Pro宣布停產,并從蘋果官網的銷售渠道中移除。13英寸MacBook Pro作為最后一款搭載Touch Bar的蘋果筆記本電腦,也意味著Touch Bar在七年之后徹底被廢棄。

事實上,Touch Bar盡管在2023年秋季才正式退場,但是它的“實質性死亡”發(fā)生在2021年,當年14英寸MacBook Pro在還原了Magsafe的同時,就取消了Touch Bar。

為什么Touch Bar會被放棄呢?這需要從兩個層面來分析了。其一,是蘋果公司對于工業(yè)設計理念的變化,其二則是Touch Bar本身對于用戶體驗的變革不僅沒有發(fā)生,反而在用戶手中逐步變?yōu)榱穗u肋。

事實上,Touch Bar是蘋果前任首席設計師Jony Ive主導的產物,此前曾讓蘋果賠了5000萬美元的蝶式鍵盤也是出自他手。

2019年在Jony Ive離開工作了27年的蘋果后,接管該公司設計團隊的是首席運營官Jeff Williams,由此工業(yè)設計副總裁Evans Hankey和人機界面設計副總裁Alan Dye都需要向其匯報工作。這也就意味著在Jony Ive離開后,蘋果工業(yè)設計的主導權從首席設計師變?yōu)榱耸紫\營官,而這一結果的體現,就是近年來蘋果旗下產品已然逐步從設計導向轉為了實用導向。

換而言之,其實Touch Bar和蝶式鍵盤一樣都是設計師思維的結果,而非產品經理主導的產物。對于概念性產品來說,設計師思維雖然往往會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Jony Ive設計的產品中最被外界熟知的iOS7,從原來擬物風格到扁平化設計的變遷直接影響了彼時一眾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并且擬物風格更是一直被iOS延續(xù)至今。

Touch Bar與蝶式鍵盤的核心痛點是“好看”壓倒了“好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者確實有些過于跳脫。集合了Touch Bar和蝶式鍵盤的2016款MacBook Pro盡管非常漂亮,但用過的人都知道,它更像是一個脆弱易碎的工藝品,而非帶有“Pro”后綴的生產力工具。再看看如今的MacBook Pro,諸如MagSafe、HDMI、SD卡槽的回歸,再加上性能大幅提升,則讓新款MacBook Pro變得更加實用。

至于為什么Touch Bar不好用,當然是來用戶的反饋了。如今在網絡上以“Touch Bar”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會是例如“MacBook Pro如何禁用Touch Bar”、“Touch Bar觸控欄的正確使用方式”、“Touch Bar的XX個小技巧”這樣的結果,單純從這一類搜索結果其實就已經能夠看出用戶對于Touch Bar的真實態(tài)度了。

如果Touch Bar真的有用,顯然就不會有那么多用戶會想著去禁用它。如果Touch Bar真的好用,用戶就不需要去搜索它的正確使用方式了。

先從真金白銀的成本層面出發(fā),Touch Bar就是一個集成在MacBook Pro鍵盤上的屏幕,這意味著一旦出現損壞,基本就需要連著鍵盤一起維修,一旦過了保修期基本上維修就沒有任何性價比了。要不然,二手交易平臺上那一大批只有“下半身”的2016、2017款MacBook Pro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即使MacBook往往都有同類產品中超平均水平的持有成本,可又有哪個消費者會心甘情愿接受如此高的維修成本。

再加上,Touch Bar僅限于MacBook Pro,讓第三方開發(fā)者為了一小部分特定用戶來開發(fā)應用顯然并不現實。以至于即使是對Touch Bar感興趣的用戶,最終也會發(fā)現在Touch Bar上除了在觸控欄養(yǎng)電子寵物的Touchbar Pet,以及觸控板增強工具BetterTouchTool等寥寥無幾的應用之外,幾乎就沒有啥可堪一用的第三方工具。

最核心的問題是Touch Bar將原本電腦上的功能按鍵替換成了長條形的OLED屏幕的設計,其實是與人體工程學反著來得。Touch Bar明明是筆記本鍵盤的一部分,卻被設計為一塊屏幕,在MacBook Pro打開的情況下,Touch Bar和正常屏幕根本不在一個平面上,這意味著用戶基本上無法做到同時觀察屏幕和Touch Bar,我們可以靠著肌肉記憶在鍵盤上盲打,但是真的有人能在長條形的Touch Bar上盲觸嗎?

Touch Bar的出現讓消費者幾乎重溫了當年第一次接觸電腦時的感覺,大家如履薄冰地敲擊鍵盤、再抬頭在屏幕上核對輸入的內容是否正確。雖然Touch Bar把作為純輸入工具的鍵盤變成了兼具輸入/輸出設備的形態(tài),確實是有開創(chuàng)性,但它與PC時代形成的用戶心智卻南轅北轍,用戶在長期使用習慣下已經習慣了期望從鍵盤得到觸覺反饋,并從主屏幕正在交互的元素中獲得視覺反饋。

更別提Touch Bar還取消了Ese和Fn功能鍵,卻根本就沒有提供替代選項,讓相當多需要高頻使用這些按鍵的用戶直接傻眼。事實上,蘋果方面在解釋為什么取消Touch Bar時也提到了這一點,此前全球級營銷副總裁Greg Joswiak接受媒體采訪時就這樣說到,“我們的專業(yè)用戶希望在功能鍵上體驗到真實的觸感,因此我們恢復了物理功能鍵的設計,且這些功能鍵的尺寸也與其他按鍵相同,這就是我們的決定?!?/p>

所以歸根結底,Touch Bar就像爆米花電影里的花瓶角色,雖然電影需要花瓶來作為點綴,但作為生產力工具的MacBook Pro卻并不需要一個“精致的廢物”。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