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預制菜,掀起“菜品大躍進”時代序幕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預制菜,掀起“菜品大躍進”時代序幕

這將是一個從“萬”到“千”再到“百”的過程。

攝影:界面新聞 匡達

文|昭暄

“預制菜會切斷人們的某種情愫,但這一切都難以避免地在發(fā)生?!?/em>

前段時間跟著家人去外地旅游了一趟,基本上每隔幾天都有在不同地方吃著當地的特色菜??傮w感受很好,菜肴都具有當地的特色風味,對于很多時候都蝸居在某些地方的我來說,味蕾得到了一次全方位的洗禮。

可以相對肯定地說,這次旅行中就餐的大部分餐館所提供的菜品都不是來自于預制菜,這是作為一個平時沒有少吃快餐的人,僅通過視覺就能夠輕松得出的經驗判斷。

另外也觀察到,這些餐館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是店面選址并非在大型商圈/商場之內,基本都選址在馬路邊的獨立門面;

二是就當地收入情況而言,菜單的價格也并不低,甚至有些菜品的價格可以直接掛鉤北京對應餐館的對應菜品;

三是這些餐館大部分都不是連鎖化經營,一部分也頂多是在當地開有幾家連鎖店面,管理上大多呈現的是家族化或是幾個人的合伙制;

四是店面都比較大,店員的人數和分工都比較全,并且后廚的面積和人數的占比也比較高;

五是這些餐館的日常生意是比較興隆的,就餐者基本都是本地人和熟客,符合我們印象中的“地方酒樓”的展現面貌。

不得不說,從一個食客的角度來看,這些地方餐館(也包括那些做得不錯的或有年頭的小店/夫妻店/蒼蠅館等)的存在是非常有意義的。

他們的表現形態(tài)是偏傳統(tǒng)的,他們的味道和特色是有傳承的,他們的追求和目標也是樸實的,他們的生命力也將會是頑固且強大的......只要他們提供的菜品味道過硬且真材實料,那么他們提供給食客的將不僅僅是一頓稱得上滿意的餐食,食客也不會僅僅是果腹后、仰靠在椅子上、滿意地用牙簽剔牙。

事實上,一份可口的美食、一種久違的味道本身還能夠提供給人們更多的情緒價值以及精神附加值,例如傳遞給旅客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提供給當地人一份兒時的味道和記憶、呼喚給離鄉(xiāng)游子們那份家鄉(xiāng)獨有的牽絆、漣漪和溫存。

但,換一個不那么感性的角度來看,這些餐館在經營上又會顯得有些過分“思舊”。

他們的表現形式和運營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們的規(guī)模發(fā)展,完整的工序邏輯、固化的組織管理方式讓他們基本失去了規(guī)模化經營的杠桿、以及進一步提升盈利天花板的空間。

一旦失去了這些商業(yè)效益,那或多或少地,將意味著他們正被疏離于這個時代的發(fā)展進程,他們之于現在的餐飲行業(yè)將被置于愈發(fā)被動的位置上,這是規(guī)?;藴驶?、工業(yè)化、產業(yè)化、資本化等時代主題的推進導致的必然結果。

而我們之所以會認為這些餐館是可貴的,還是源于那些長期以來填滿我們味蕾的食物正變得愈發(fā)有限、單調、枯燥、甚至乏味,我們日常中的“一日三餐”也已經很難再給我們帶來額外的情緒價值和精神加持,循規(guī)蹈矩的日常讓我們對就餐的態(tài)度也變成為“完成任務式的”、甚至是“草草了事的”。

這也反映著現代人的一種處境,盡管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內心豐富且個性趣味的,但我們成長和生活的軌跡也不得不被時代發(fā)展的每一步步伐所評判、糾正、趨同、甚至是統(tǒng)一。

所謂“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當然是不存在的,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什么是更好的選擇,什么又是妥協(xié)后的選擇,但更多的時候我們依然選擇了后者,因為講究商業(yè)效益、權衡綜合最優(yōu)的不僅僅局限于公司、行業(yè)、產業(yè)等對象和范疇,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決策也都在參照這一邏輯內核。

所以我們看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口聚集到城市,城市構建大小商圈,日常人流匯聚于各類商圈,招商承攬方聯合各類餐飲品牌商快速打造綜合一體式餐飲區(qū),餐飲品牌商則在模塊化、標準化、工業(yè)化、資本化的加持下快速擴張規(guī)模,他們開始盤踞于各個城市的主要人流區(qū)域......

而作為愈發(fā)具備社會氣息的我們,基本都是“看破不說破”,在省時/省力/性價比/高效率等生活中更核心的考量指標的作用下,我們最終都會妥協(xié)掉了對愉悅自己味蕾的附加追求(甚至是一部分的飲食健康),這是每個個體在成為“理性經濟人”的過程中,可預判的行為結果。

以至于,預制菜雖然引發(fā)了近段時間在輿論上的不小波浪,但預制菜行業(yè)的熱度非但不減,甚至還顯現愈發(fā)火熱的局面。

這篇文章將試著聚焦這種預制菜“黑紅”現象背后的邏輯來由和演變趨勢。

很可能,隨著預制菜在整個餐飲行業(yè)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未來我們日常能夠選擇的餐飲類別/菜品種類還將繼續(xù)減少。屆時,現制正餐將作為一種高溢價的商品服務,來滿足人們對味蕾附加體驗的“奢侈”追求。

01、是預制菜選擇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了預制菜?

先說結論,個人認為是我們在利弊取舍之后,仍然選擇了預制菜。

人,往往都是一個矛盾體,可以簡單分為感性面和理性面。

就預制菜而言,其來自于單一的調味配方、冰冷的工業(yè)流水線、模板化的產品供給,潛意識地容易讓“感性人”產生抵觸心理;但另一面,更穩(wěn)定的食材資料、更具性價比的菜單價格、更便捷的就餐流程,又擊中了“理性人”日常就餐的痛點問題。

顯而易見,在感性和理性的糾纏作用下,我們很可能都會表現為“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當然,我們的這種表現是具有普遍現實意義的,所以,在經濟學領域,其往往把人視為“理性人”(即“理性經濟人”)來作為研究樣本,這是經濟學理論的一大前提假設條件。

而近段時間之所以“感性人”對預制菜的輿論會被放大,肯定與預制菜的健康度、進校園、知曉權有直接關系,不過更多還是在于這幾年預制菜發(fā)展速度過快導致的現象。

但個人認為,導致事物產生速度問題的核心驅動因素,往往還是基于需求側的原因。換言之,也就是人們基于對預制菜需求量的增長,才推動了供給端資源的加大投入。

只不過,這一行業(yè)原本應該是逐步發(fā)展的過程,因為一來餐飲行業(yè)是一個規(guī)模龐大,且是多種產業(yè)的集合;二來餐飲行業(yè)參與者眾多,行業(yè)高度分散且充分競爭;三是這個行業(yè)的利潤率并不算高(尤其是體量越大的公司),所以餐飲對資本的吸引力有限。

但經歷了過去三年特殊時期,行業(yè)短期內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出清,導致特殊時期的行業(yè)供給量與正常時期的市場規(guī)模出現了一個大缺口,這意味著行業(yè)的競爭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轉變。

因此,資本能夠通過這一市場空檔,快速進入市場,搶占這一缺口份額,并借助新的生產方式(即預制菜)提升過去行業(yè)投入產出比較低、周期較長的問題。

 

不過,這還不足以解釋為什么“資本+預制菜”會來的如此迅猛,因為如果僅僅是在供給側提供預制菜進行差異化競爭,那么當行業(yè)快速恢復充分競爭態(tài)勢之后(這是餐飲行業(yè)進入壁壘低的結果),預制菜滲透率增速也應該會回歸至正常的發(fā)展速度。

那么,資本到底是看到了什么?

02、“理性經濟人”不會在吃上做過多投入

個人認為,這個時候需要把視角聚焦到需求端的發(fā)展趨勢上,也就是要研究“理性經濟人”的行為趨勢和決策邏輯。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每一次大的產業(yè)變化、行業(yè)演化的背后,往往能夠先從宏觀層面找到驅動這一事物發(fā)生的內生邏輯。

如果,我們把經濟學看成是解讀整個世界運行機制的游戲規(guī)則和說明書的話,那么“理性經濟人”就需要按照經濟學的發(fā)展態(tài)勢來實現自身發(fā)展的最優(yōu)結果。

在經濟模型領域,影響經濟持續(xù)增長的內生變量被越來越細化,從最初的土地、勞動力、資本等,逐步引入科技創(chuàng)新、專業(yè)化分工水平、人力資本累積等,這些新的內生變量又能夠進一步拆分為受教育程度、醫(yī)療健康水平、管理效率、制度環(huán)境、人口流動便利等內容,而這又與人的知識能力、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力、溝通能力、決策能力等息息相關......

可見,影響經濟增長中關于人的因素在逐步被解構及細化,這些因素將作為變量通過“均衡”和“最優(yōu)”來決定一個經濟體的持續(xù)增長,這就是這個游戲說明書的重要內容。

那么,“理性經濟人”也只有適應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和邏輯,才能夠獲得自身“最優(yōu)”(也就是個人的幸??冃В?,這意味著“理性經濟人”也需要將自己的有限時間和勞動所得進行合理分配和投入。

這些選項包括但不限于:投入教育獲得知識和技能、投入考證考級獲得增值收益、投入興趣愛好獲得精神愉悅、買房來改善居住環(huán)境和組建家庭、買車來改善出行便利性、社交投入以維系社會資源、抑制多余消費為積攢子女教育資料、運動健身來維持健康狀態(tài)、偷閑發(fā)呆用以舒緩情緒、享受一頓美食來滿足味蕾的渴求......

這就是市場經濟中“理性人”的游戲人生,在游戲說明書的作用下,其行為邏輯是可以預判的,那些投入產出比低的項目必然會被削弱權重,甚至是剔除于個人效用模型。

毫無疑問,飲食除了維系生命需要之外,它的剩余效用已經越來越低了,我們獲得幸福感更多還是來自于社會層面的資源積累。這也就意味著,“理性經濟人”只會把有限的時間、精力、費用投入到日常餐飲中,他們會在價格、健康、效率、口味、種類等多個維度考量下,達成吃這個行為效用的“均衡”和“最優(yōu)”。

預制菜,就是綜合上述多種條件后的解決方案。

所以,資本看中的并不僅僅是餐飲行業(yè)一時的空檔期,更根本的可能還是人們對日常餐飲需求的變化和趨勢,這代表預制菜行業(yè)未來必然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03、預制菜存在快/慢兩種發(fā)展路徑

由此可見,近年來驅動預制菜發(fā)展的,其實是整個餐飲行業(yè)供給端重構和需求端變化兩者藕合的推動結果,這也就導致其增長速度會非常地快,推廣的范圍也越來越大,已進入校園食堂領域。

進而,這又能夠引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是食堂?

首先,我們需要大體了解預制菜之于整個餐飲行業(yè)的情況。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預制菜市場大概為4200億元,2022年全國餐飲行業(yè)收入大概為44000億元;預制菜B端和C端的占比大概為8:2;餐飲行業(yè)的平均食材成本占比大概為35%-40%。

由此可以大致判斷,2022年國內預制菜在整體餐飲行業(yè)的滲透率介于19%-22%,相信這個數字應該是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預計,市場此前估計要到2030年才會達到這樣的滲透結果。

而推動預制菜快速滲透的其實就是渠道——公共領域的大型食堂(即團餐市場)。

事實上,預制菜公司往往處在餐飲行業(yè)中上游的位置,可以分為食材供應類的公司和連鎖餐飲品牌商兩大類,他們在進行市場擴張時一般有如下幾個操作方式:一是直接供應給連鎖餐飲品牌,二是與大型食堂合作,三是自建渠道(或是原有合作渠道)開發(fā)小型餐館市場,四是通過商超/電商渠道直接對接C端消費者。

顯然,效益最高、規(guī)模化難度最低的就是前兩個選項。

只不過,中/大型連鎖餐飲品牌方一般也會向上游延伸自建預制菜公司,所以第一個選項的合作連鎖品牌大多規(guī)模比較小,意味著這部分市場并不十分穩(wěn)定,且單個品牌的規(guī)模并不會很大;而大型食堂的承包商就具備規(guī)模、穩(wěn)定、持續(xù)的優(yōu)勢,進而成為了預制菜公司理想的合作對象。

如今,預制菜已經出現在校園里,可見預制菜在團餐領域的增長勢頭之迅猛,也表明預制菜具備明顯的商業(yè)效益。

而作為預制菜的另一類參與者——中/大型連鎖餐飲品牌商,其同樣在押注預制菜所帶來的增長機遇。

中/大型連鎖餐飲品牌的市場規(guī)模往往比較大,自供預制菜能夠增強其商業(yè)效益,這利于加速其連鎖化規(guī)模擴張的進程,以目前國內平均餐飲行業(yè)連鎖化率15%的程度來看,發(fā)展空間是巨大的。

相關數據顯示,國內餐飲行業(yè)可以分為中餐、西餐、其他(現制茶飲、咖啡等),規(guī)模占比大概分別為80%、15%、5%;而中餐又可以分為中式正餐、中式快餐、以及特色單品類,其規(guī)模與中餐的占比分別為40%、24%、36%;其中,中式快餐的連鎖化率也僅為26%,是中餐中占比最高的類別。

對比而言,西式快餐的連鎖化率超過了60%,西餐牛排品類的連鎖化率超過40%,其中,預制菜的滲透率超過60%;而標準化、可復制性強的國內現制茶飲行業(yè)的連鎖化率也達到了55%。

不過,受限于國內餐飲行業(yè)“小、散”的基礎特點,品牌商通過預制菜提升連鎖規(guī)模的進程要明顯慢于預制菜之于團餐市場。

在全國餐飲行業(yè)數據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代表的是年營收超過200萬元公司的收入總和,從2021年至2023年H1,這一收入占比全國餐飲收入從22.2%提升至25.6%,這大致上也代表著過去兩年半時間里整體餐飲行業(yè)的連鎖化率僅提高了3.4%。

這意味著在預制菜持續(xù)高滲透的當下,中餐連鎖化率的長期增長將會是一個逐步且較長周期的過程。

04、我們的胃口終將被同化和整合

難以避免的是,隨著餐飲品牌連鎖化的持續(xù)滲透,將導致另外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那就是我們日常餐飲的菜品SKU將進入大出清階段,未來留給我們選擇菜品的空間將越來越有限。

事實上,餐飲品牌的普遍發(fā)展歷程可以分為“單店—地方連鎖—區(qū)域品牌—全國品牌—全球品牌”五個階段。

當某個品牌餐館處于單店階段時,其更注重的可能是“菜單是否足夠豐富、足夠吸引更多人?”“菜品的味道是否受市場歡迎?”之類的問題。

當這個單店獲得市場歡迎后,其將在當地開設幾家分店,這個時候品牌關注的可能就是管理和效率方面的問題。

當這個品牌決定沖擊區(qū)域市場后,其一方面需要建立穩(wěn)定的上游食材供應資源,另一方面還需要研究區(qū)域內不同地方人的飲食喜好,品牌商需要在兩方面之間做到“均衡”和“最優(yōu)”。

在這一階段中,品牌商往往需要在制作菜品的種類、流程、繁瑣度上做減法,同時在出貨的數量、效率、利潤率上做加法,才能在兼顧管理和收益的情況下,支撐規(guī)模上的擴張。

當這個區(qū)域品牌決定進軍全國市場后,在邏輯上其又需要經歷上一個階段的考驗,但這一時期還需要考慮文化、飲食習慣、氣候等更多維度的差異,難度還會繼續(xù)大幅提高。

而只有成為全國品牌的餐飲企業(yè),才具備挑戰(zhàn)海外市場的能力和資源儲備。

可見,在上述發(fā)展過程中,品牌商需要持續(xù)不斷地篩選/抽離出那些更適合大眾餐飲胃口的菜品,以此打造餐飲業(yè)的大單品甚至是爆品,從而實現自身規(guī)模上的持續(xù)晉級。

就現階段國內餐飲市場而言,基本只有西式快餐類、小吃類、茶飲/咖啡類連鎖品牌能夠發(fā)展至全國品牌階段,例如KFC、麥當勞、華萊士、正新雞排、張亮/楊國福麻辣燙、蜜雪冰城、瑞幸咖啡、星巴克等,這些品牌的門店數至少在大幾千家店以上,都屬于是高度標準化、預制化的餐飲類別,并且都有屬于自身的大單品和爆品。

大部分的中餐連鎖品牌都處在千家門店規(guī)模及以內的水平,都未真正意義上進入到全國品牌階段,基本屬于區(qū)域品牌階段或是從區(qū)域向全國的發(fā)展進程中,例如鄉(xiāng)村基、老鄉(xiāng)雞、真功夫、海底撈、呷哺呷哺、九毛九等這類中式快餐和特色單品品牌。

國內絕大多數餐館都處在單店或地方連鎖階段,他們都還沒有進入到需要考慮“均衡”和“最優(yōu)”的運營階段。

這也就意味著,盡管我們已經能夠明顯的感受到預制菜對我們日常餐飲選擇空間的影響,但這還處于事物發(fā)展的初始階段,預制菜大單品的時代還遠沒有到來。

最終,我們會在上述“理性經濟人”的邏輯影響下,來配合餐飲品牌商共同打造大單品的解決方案,部分菜品將實現市場占比的大躍進。

圖:周禮中的飲食,攝于: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預制菜,掀起“菜品大躍進”時代序幕

這將是一個從“萬”到“千”再到“百”的過程。

攝影:界面新聞 匡達

文|昭暄

“預制菜會切斷人們的某種情愫,但這一切都難以避免地在發(fā)生?!?/em>

前段時間跟著家人去外地旅游了一趟,基本上每隔幾天都有在不同地方吃著當地的特色菜??傮w感受很好,菜肴都具有當地的特色風味,對于很多時候都蝸居在某些地方的我來說,味蕾得到了一次全方位的洗禮。

可以相對肯定地說,這次旅行中就餐的大部分餐館所提供的菜品都不是來自于預制菜,這是作為一個平時沒有少吃快餐的人,僅通過視覺就能夠輕松得出的經驗判斷。

另外也觀察到,這些餐館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是店面選址并非在大型商圈/商場之內,基本都選址在馬路邊的獨立門面;

二是就當地收入情況而言,菜單的價格也并不低,甚至有些菜品的價格可以直接掛鉤北京對應餐館的對應菜品;

三是這些餐館大部分都不是連鎖化經營,一部分也頂多是在當地開有幾家連鎖店面,管理上大多呈現的是家族化或是幾個人的合伙制;

四是店面都比較大,店員的人數和分工都比較全,并且后廚的面積和人數的占比也比較高;

五是這些餐館的日常生意是比較興隆的,就餐者基本都是本地人和熟客,符合我們印象中的“地方酒樓”的展現面貌。

不得不說,從一個食客的角度來看,這些地方餐館(也包括那些做得不錯的或有年頭的小店/夫妻店/蒼蠅館等)的存在是非常有意義的。

他們的表現形態(tài)是偏傳統(tǒng)的,他們的味道和特色是有傳承的,他們的追求和目標也是樸實的,他們的生命力也將會是頑固且強大的......只要他們提供的菜品味道過硬且真材實料,那么他們提供給食客的將不僅僅是一頓稱得上滿意的餐食,食客也不會僅僅是果腹后、仰靠在椅子上、滿意地用牙簽剔牙。

事實上,一份可口的美食、一種久違的味道本身還能夠提供給人們更多的情緒價值以及精神附加值,例如傳遞給旅客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提供給當地人一份兒時的味道和記憶、呼喚給離鄉(xiāng)游子們那份家鄉(xiāng)獨有的牽絆、漣漪和溫存。

但,換一個不那么感性的角度來看,這些餐館在經營上又會顯得有些過分“思舊”。

他們的表現形式和運營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們的規(guī)模發(fā)展,完整的工序邏輯、固化的組織管理方式讓他們基本失去了規(guī)?;洜I的杠桿、以及進一步提升盈利天花板的空間。

一旦失去了這些商業(yè)效益,那或多或少地,將意味著他們正被疏離于這個時代的發(fā)展進程,他們之于現在的餐飲行業(yè)將被置于愈發(fā)被動的位置上,這是規(guī)?;?、標準化、工業(yè)化、產業(yè)化、資本化等時代主題的推進導致的必然結果。

而我們之所以會認為這些餐館是可貴的,還是源于那些長期以來填滿我們味蕾的食物正變得愈發(fā)有限、單調、枯燥、甚至乏味,我們日常中的“一日三餐”也已經很難再給我們帶來額外的情緒價值和精神加持,循規(guī)蹈矩的日常讓我們對就餐的態(tài)度也變成為“完成任務式的”、甚至是“草草了事的”。

這也反映著現代人的一種處境,盡管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內心豐富且個性趣味的,但我們成長和生活的軌跡也不得不被時代發(fā)展的每一步步伐所評判、糾正、趨同、甚至是統(tǒng)一。

所謂“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當然是不存在的,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什么是更好的選擇,什么又是妥協(xié)后的選擇,但更多的時候我們依然選擇了后者,因為講究商業(yè)效益、權衡綜合最優(yōu)的不僅僅局限于公司、行業(yè)、產業(yè)等對象和范疇,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決策也都在參照這一邏輯內核。

所以我們看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口聚集到城市,城市構建大小商圈,日常人流匯聚于各類商圈,招商承攬方聯合各類餐飲品牌商快速打造綜合一體式餐飲區(qū),餐飲品牌商則在模塊化、標準化、工業(yè)化、資本化的加持下快速擴張規(guī)模,他們開始盤踞于各個城市的主要人流區(qū)域......

而作為愈發(fā)具備社會氣息的我們,基本都是“看破不說破”,在省時/省力/性價比/高效率等生活中更核心的考量指標的作用下,我們最終都會妥協(xié)掉了對愉悅自己味蕾的附加追求(甚至是一部分的飲食健康),這是每個個體在成為“理性經濟人”的過程中,可預判的行為結果。

以至于,預制菜雖然引發(fā)了近段時間在輿論上的不小波浪,但預制菜行業(yè)的熱度非但不減,甚至還顯現愈發(fā)火熱的局面。

這篇文章將試著聚焦這種預制菜“黑紅”現象背后的邏輯來由和演變趨勢。

很可能,隨著預制菜在整個餐飲行業(yè)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未來我們日常能夠選擇的餐飲類別/菜品種類還將繼續(xù)減少。屆時,現制正餐將作為一種高溢價的商品服務,來滿足人們對味蕾附加體驗的“奢侈”追求。

01、是預制菜選擇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了預制菜?

先說結論,個人認為是我們在利弊取舍之后,仍然選擇了預制菜。

人,往往都是一個矛盾體,可以簡單分為感性面和理性面。

就預制菜而言,其來自于單一的調味配方、冰冷的工業(yè)流水線、模板化的產品供給,潛意識地容易讓“感性人”產生抵觸心理;但另一面,更穩(wěn)定的食材資料、更具性價比的菜單價格、更便捷的就餐流程,又擊中了“理性人”日常就餐的痛點問題。

顯而易見,在感性和理性的糾纏作用下,我們很可能都會表現為“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當然,我們的這種表現是具有普遍現實意義的,所以,在經濟學領域,其往往把人視為“理性人”(即“理性經濟人”)來作為研究樣本,這是經濟學理論的一大前提假設條件。

而近段時間之所以“感性人”對預制菜的輿論會被放大,肯定與預制菜的健康度、進校園、知曉權有直接關系,不過更多還是在于這幾年預制菜發(fā)展速度過快導致的現象。

但個人認為,導致事物產生速度問題的核心驅動因素,往往還是基于需求側的原因。換言之,也就是人們基于對預制菜需求量的增長,才推動了供給端資源的加大投入。

只不過,這一行業(yè)原本應該是逐步發(fā)展的過程,因為一來餐飲行業(yè)是一個規(guī)模龐大,且是多種產業(yè)的集合;二來餐飲行業(yè)參與者眾多,行業(yè)高度分散且充分競爭;三是這個行業(yè)的利潤率并不算高(尤其是體量越大的公司),所以餐飲對資本的吸引力有限。

但經歷了過去三年特殊時期,行業(yè)短期內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出清,導致特殊時期的行業(yè)供給量與正常時期的市場規(guī)模出現了一個大缺口,這意味著行業(yè)的競爭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轉變。

因此,資本能夠通過這一市場空檔,快速進入市場,搶占這一缺口份額,并借助新的生產方式(即預制菜)提升過去行業(yè)投入產出比較低、周期較長的問題。

 

不過,這還不足以解釋為什么“資本+預制菜”會來的如此迅猛,因為如果僅僅是在供給側提供預制菜進行差異化競爭,那么當行業(yè)快速恢復充分競爭態(tài)勢之后(這是餐飲行業(yè)進入壁壘低的結果),預制菜滲透率增速也應該會回歸至正常的發(fā)展速度。

那么,資本到底是看到了什么?

02、“理性經濟人”不會在吃上做過多投入

個人認為,這個時候需要把視角聚焦到需求端的發(fā)展趨勢上,也就是要研究“理性經濟人”的行為趨勢和決策邏輯。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每一次大的產業(yè)變化、行業(yè)演化的背后,往往能夠先從宏觀層面找到驅動這一事物發(fā)生的內生邏輯。

如果,我們把經濟學看成是解讀整個世界運行機制的游戲規(guī)則和說明書的話,那么“理性經濟人”就需要按照經濟學的發(fā)展態(tài)勢來實現自身發(fā)展的最優(yōu)結果。

在經濟模型領域,影響經濟持續(xù)增長的內生變量被越來越細化,從最初的土地、勞動力、資本等,逐步引入科技創(chuàng)新、專業(yè)化分工水平、人力資本累積等,這些新的內生變量又能夠進一步拆分為受教育程度、醫(yī)療健康水平、管理效率、制度環(huán)境、人口流動便利等內容,而這又與人的知識能力、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力、溝通能力、決策能力等息息相關......

可見,影響經濟增長中關于人的因素在逐步被解構及細化,這些因素將作為變量通過“均衡”和“最優(yōu)”來決定一個經濟體的持續(xù)增長,這就是這個游戲說明書的重要內容。

那么,“理性經濟人”也只有適應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和邏輯,才能夠獲得自身“最優(yōu)”(也就是個人的幸??冃В?,這意味著“理性經濟人”也需要將自己的有限時間和勞動所得進行合理分配和投入。

這些選項包括但不限于:投入教育獲得知識和技能、投入考證考級獲得增值收益、投入興趣愛好獲得精神愉悅、買房來改善居住環(huán)境和組建家庭、買車來改善出行便利性、社交投入以維系社會資源、抑制多余消費為積攢子女教育資料、運動健身來維持健康狀態(tài)、偷閑發(fā)呆用以舒緩情緒、享受一頓美食來滿足味蕾的渴求......

這就是市場經濟中“理性人”的游戲人生,在游戲說明書的作用下,其行為邏輯是可以預判的,那些投入產出比低的項目必然會被削弱權重,甚至是剔除于個人效用模型。

毫無疑問,飲食除了維系生命需要之外,它的剩余效用已經越來越低了,我們獲得幸福感更多還是來自于社會層面的資源積累。這也就意味著,“理性經濟人”只會把有限的時間、精力、費用投入到日常餐飲中,他們會在價格、健康、效率、口味、種類等多個維度考量下,達成吃這個行為效用的“均衡”和“最優(yōu)”。

預制菜,就是綜合上述多種條件后的解決方案。

所以,資本看中的并不僅僅是餐飲行業(yè)一時的空檔期,更根本的可能還是人們對日常餐飲需求的變化和趨勢,這代表預制菜行業(yè)未來必然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03、預制菜存在快/慢兩種發(fā)展路徑

由此可見,近年來驅動預制菜發(fā)展的,其實是整個餐飲行業(yè)供給端重構和需求端變化兩者藕合的推動結果,這也就導致其增長速度會非常地快,推廣的范圍也越來越大,已進入校園食堂領域。

進而,這又能夠引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是食堂?

首先,我們需要大體了解預制菜之于整個餐飲行業(yè)的情況。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預制菜市場大概為4200億元,2022年全國餐飲行業(yè)收入大概為44000億元;預制菜B端和C端的占比大概為8:2;餐飲行業(yè)的平均食材成本占比大概為35%-40%。

由此可以大致判斷,2022年國內預制菜在整體餐飲行業(yè)的滲透率介于19%-22%,相信這個數字應該是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預計,市場此前估計要到2030年才會達到這樣的滲透結果。

而推動預制菜快速滲透的其實就是渠道——公共領域的大型食堂(即團餐市場)。

事實上,預制菜公司往往處在餐飲行業(yè)中上游的位置,可以分為食材供應類的公司和連鎖餐飲品牌商兩大類,他們在進行市場擴張時一般有如下幾個操作方式:一是直接供應給連鎖餐飲品牌,二是與大型食堂合作,三是自建渠道(或是原有合作渠道)開發(fā)小型餐館市場,四是通過商超/電商渠道直接對接C端消費者。

顯然,效益最高、規(guī)?;y度最低的就是前兩個選項。

只不過,中/大型連鎖餐飲品牌方一般也會向上游延伸自建預制菜公司,所以第一個選項的合作連鎖品牌大多規(guī)模比較小,意味著這部分市場并不十分穩(wěn)定,且單個品牌的規(guī)模并不會很大;而大型食堂的承包商就具備規(guī)模、穩(wěn)定、持續(xù)的優(yōu)勢,進而成為了預制菜公司理想的合作對象。

如今,預制菜已經出現在校園里,可見預制菜在團餐領域的增長勢頭之迅猛,也表明預制菜具備明顯的商業(yè)效益。

而作為預制菜的另一類參與者——中/大型連鎖餐飲品牌商,其同樣在押注預制菜所帶來的增長機遇。

中/大型連鎖餐飲品牌的市場規(guī)模往往比較大,自供預制菜能夠增強其商業(yè)效益,這利于加速其連鎖化規(guī)模擴張的進程,以目前國內平均餐飲行業(yè)連鎖化率15%的程度來看,發(fā)展空間是巨大的。

相關數據顯示,國內餐飲行業(yè)可以分為中餐、西餐、其他(現制茶飲、咖啡等),規(guī)模占比大概分別為80%、15%、5%;而中餐又可以分為中式正餐、中式快餐、以及特色單品類,其規(guī)模與中餐的占比分別為40%、24%、36%;其中,中式快餐的連鎖化率也僅為26%,是中餐中占比最高的類別。

對比而言,西式快餐的連鎖化率超過了60%,西餐牛排品類的連鎖化率超過40%,其中,預制菜的滲透率超過60%;而標準化、可復制性強的國內現制茶飲行業(yè)的連鎖化率也達到了55%。

不過,受限于國內餐飲行業(yè)“小、散”的基礎特點,品牌商通過預制菜提升連鎖規(guī)模的進程要明顯慢于預制菜之于團餐市場。

在全國餐飲行業(yè)數據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代表的是年營收超過200萬元公司的收入總和,從2021年至2023年H1,這一收入占比全國餐飲收入從22.2%提升至25.6%,這大致上也代表著過去兩年半時間里整體餐飲行業(yè)的連鎖化率僅提高了3.4%。

這意味著在預制菜持續(xù)高滲透的當下,中餐連鎖化率的長期增長將會是一個逐步且較長周期的過程。

04、我們的胃口終將被同化和整合

難以避免的是,隨著餐飲品牌連鎖化的持續(xù)滲透,將導致另外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那就是我們日常餐飲的菜品SKU將進入大出清階段,未來留給我們選擇菜品的空間將越來越有限。

事實上,餐飲品牌的普遍發(fā)展歷程可以分為“單店—地方連鎖—區(qū)域品牌—全國品牌—全球品牌”五個階段。

當某個品牌餐館處于單店階段時,其更注重的可能是“菜單是否足夠豐富、足夠吸引更多人?”“菜品的味道是否受市場歡迎?”之類的問題。

當這個單店獲得市場歡迎后,其將在當地開設幾家分店,這個時候品牌關注的可能就是管理和效率方面的問題。

當這個品牌決定沖擊區(qū)域市場后,其一方面需要建立穩(wěn)定的上游食材供應資源,另一方面還需要研究區(qū)域內不同地方人的飲食喜好,品牌商需要在兩方面之間做到“均衡”和“最優(yōu)”。

在這一階段中,品牌商往往需要在制作菜品的種類、流程、繁瑣度上做減法,同時在出貨的數量、效率、利潤率上做加法,才能在兼顧管理和收益的情況下,支撐規(guī)模上的擴張。

當這個區(qū)域品牌決定進軍全國市場后,在邏輯上其又需要經歷上一個階段的考驗,但這一時期還需要考慮文化、飲食習慣、氣候等更多維度的差異,難度還會繼續(xù)大幅提高。

而只有成為全國品牌的餐飲企業(yè),才具備挑戰(zhàn)海外市場的能力和資源儲備。

可見,在上述發(fā)展過程中,品牌商需要持續(xù)不斷地篩選/抽離出那些更適合大眾餐飲胃口的菜品,以此打造餐飲業(yè)的大單品甚至是爆品,從而實現自身規(guī)模上的持續(xù)晉級。

就現階段國內餐飲市場而言,基本只有西式快餐類、小吃類、茶飲/咖啡類連鎖品牌能夠發(fā)展至全國品牌階段,例如KFC、麥當勞、華萊士、正新雞排、張亮/楊國福麻辣燙、蜜雪冰城、瑞幸咖啡、星巴克等,這些品牌的門店數至少在大幾千家店以上,都屬于是高度標準化、預制化的餐飲類別,并且都有屬于自身的大單品和爆品。

大部分的中餐連鎖品牌都處在千家門店規(guī)模及以內的水平,都未真正意義上進入到全國品牌階段,基本屬于區(qū)域品牌階段或是從區(qū)域向全國的發(fā)展進程中,例如鄉(xiāng)村基、老鄉(xiāng)雞、真功夫、海底撈、呷哺呷哺、九毛九等這類中式快餐和特色單品品牌。

國內絕大多數餐館都處在單店或地方連鎖階段,他們都還沒有進入到需要考慮“均衡”和“最優(yōu)”的運營階段。

這也就意味著,盡管我們已經能夠明顯的感受到預制菜對我們日常餐飲選擇空間的影響,但這還處于事物發(fā)展的初始階段,預制菜大單品的時代還遠沒有到來。

最終,我們會在上述“理性經濟人”的邏輯影響下,來配合餐飲品牌商共同打造大單品的解決方案,部分菜品將實現市場占比的大躍進。

圖:周禮中的飲食,攝于: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