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家樂福式”塌方:傳統(tǒng)商超何去何從?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家樂福式”塌方:傳統(tǒng)商超何去何從?

“大浪淘沙”之后,傳統(tǒng)商超行業(yè)如何修煉內功、更好地存活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中外管理傳媒 任慧媛

經過多年的下坡路,傳統(tǒng)商超終究難以擺脫“離場”的命運,如同倒下的多米諾骨牌,一發(fā)不可收拾。

前不久,已有18年歷史的家樂福廣州新市店發(fā)布公告宣布“停業(yè)”,自此之后,家樂福在廣州、深圳地區(qū)已無門店存在。

在此之前,北京、上海、無錫、蘇州、??诘鹊氐募覙犯iT店也在陸續(xù)關閉。有統(tǒng)計顯示,2019-2021年間家樂福閉店數分別為3家、20家和26家,2022年全年更是一口氣關閉了50多家門店。家樂福已從杭州、成都、鄭州、長沙、寧波、石家莊、貴陽、福州、南昌、呼和浩特等市場撤出。

昔日連鎖零售巨頭,到如今只剩一聲嘆息。而這,又何嘗不是時代洪流下,舊商業(yè)IP走向沒落的一個縮影?

實體商超: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中國大賣場的鼻祖”“中國零售業(yè)的黃埔軍?!薄傲闶壑酢保@些響當當的稱號足以彰顯家樂福中國曾經的風光與榮耀。

把時針撥回到1995年,家樂福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并在北京開出了首家門店。彼時,因為在家樂福可以買到很多進口產品,品類齊全再加上相對實惠的價格,家樂福的大賣場模式備受追捧。

家樂福隨后的擴張也相當順利,2006年時,其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就超過了100家,成為眾多海外零售企業(yè)當中的執(zhí)牛耳者,巔峰時期更是在全國開出321家門店,銷售額高達498億元,一度穩(wěn)坐商超頭把交椅。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22年3 月,被稱為 “亞洲規(guī)模最大旗艦店”的北京家樂福中關村店正式歇業(yè)。2022年7 月,開業(yè)長達 22 年之久的北京家樂福方莊店也宣布關閉。

今年以來,北京的家樂福門店又陸續(xù)關停了幾十家,目前僅剩兩家在營門店,而仍在營業(yè)的北京家樂福門店內的貨架也多數處于空置狀態(tài)。

深陷“倒閉風波”的家樂福并非個例。家樂福最大的競爭對手沃爾瑪也沒能獨善其身。據統(tǒng)計,2016-2022年間,沃爾瑪在中國內地市場總共關閉了130多家門店。由于旗下有山姆會員店的支撐,沃爾瑪集團的業(yè)績還不至于那么難看。

成立于2001年的永輝超市,也是中國大陸首批將生鮮農產品引入現代超市的企業(yè)之一。2010年,永輝超市A股上市,曾經有過十年營收凈利雙增長的輝煌時期。但過去的三年間,永輝超市同樣沒能阻擋“閉店潮”的到來,陸續(xù)關閉了407家門店。

同時,大潤發(fā)被阿里“接管”,各城市的老百貨紛紛停業(yè)……曾經人頭攢動的商超百貨,如今日漸凋敝、門可羅雀。據聯商網數據,2022年聯華超市、紅旗連鎖、永輝超市、家樂福、盒馬鮮生等34家超市企業(yè)關閉門店超過680家。

傳統(tǒng)商超的沒落,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當初,家樂福進入中國內地的同時,其獨特的輕資產“家樂福模式”也就此開啟,即賺取供應商入場費、品牌管理費、政府紅利、房地產紅利等。

家樂福憑借自身外資的背景及品牌影響力,借助超市賣場強大的線下流量支撐起周邊物業(yè)的人流熱度,從而可以與合作方簽訂下長期的低價租賃合同。隨后,占據流通渠道的家樂福再將超市賣場內固定的貨架,以入場費或上架費等形式拆零“出租”給各大品牌商賺取利潤。

這種做法,一度被國內很多大賣場效仿追隨,永輝、物美、步步高、人人樂等超市就曾依靠這一模式運營。

然而,“家樂福模式”的弊端恰恰就在于未及時建立自己的倉庫、供應鏈,而是將成本與壓力分攤給供應商。要知道,當初商家想要進家樂福銷售,得先交進店費、堆頭費、服裝費,過年過節(jié)還有商品抽成。“苛捐雜稅”一度占到了商品成本的四成。

好日子也有到頭的時候。隨著租賃合同的到期、超市賣場周邊商圈的成熟,家樂福低價拿地的優(yōu)勢不再,這直接導致了其經營成本的飆升。再加上電商行業(yè)飛速崛起,購物渠道不再單一,這讓傳統(tǒng)商超受到了巨大沖擊,市場紅利不斷減少。

從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開始,到現在的拼多多、抖音直播等平臺,以及近幾年即時零售、到家服務、社區(qū)團購等新興模式,消費渠道和形式在不斷地迭代,為消費者們提供著越來越全面、實惠、便捷的商品和服務。

電商和新零售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但家樂福面對這一變革并沒有多少積極動作,反而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大賣場模式。由于經營慣性,線下零售超市賣場無法為品牌商提供全鏈路的本地服務,也無法為品牌商的客戶——消費者們提供差異化的消費體驗服務,當然也就失去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想一想,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去逛線下超市了?

所以,家樂福出現“塌方式”危機也就不足為奇了。家樂福當初有多得志,如今就有多失落。如今的家樂福,已然不是過往繁榮有序的場景,只有閑置的貨架,還有趁著沒關門趕緊消耗掉購物卡余額的消費者,令人不勝唏噓。

商業(yè)的底層邏輯:優(yōu)、快、好、省

有人說,商業(yè)領域里唯一不變的是永遠在變化,但商業(yè)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就是給消費者提供優(yōu)良的產品和極致的服務。消費者追求價值的底層邏輯也永遠不會變,就是:優(yōu)、快、好、省。

所以,“大浪淘沙”之后,傳統(tǒng)商超行業(yè)如何修煉內功、更好地存活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對此,“精益零售”創(chuàng)始人、上海碓胤管理咨詢公司創(chuàng)始人龔胤全向中外管理表示:“在商業(yè)模式上,傳統(tǒng)商超要從過去批發(fā)型零售、中介平臺型零售轉型為制造型零售,進行原創(chuàng)的自有品牌商品開發(fā),如生鮮、鮮食、熟食加工等短保類商品,獲得與互聯網電商差異化競爭的優(yōu)勢?;ヂ摼W是貨找人,實體超市是人找貨,要讓商品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吸鐵石”般誘惑顧客前往超市購買。”

在戰(zhàn)略選擇上,傳統(tǒng)商超要從過去業(yè)務創(chuàng)新、營銷活動造勢為主轉型為修煉企業(yè)管理內功,構建企業(yè)的精益零售運營體系并形成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激發(fā)人的經營活力,提高組織協同運營效率,管理才是企業(yè)生存的最大紅利。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也曾向中外管理表達過類似觀點:“中國零售業(yè)從1990年代開始就以進場費為主了,靠收進場費掙錢習慣了,以至于現在中國零售企業(yè)的商品部門都算不得商品部門,嚴格來講應該叫談判部門,因為他們只談條件。供應商找上門來,或者他們去找供應商,二者商量一個條件,你給我多少抽成,東西才可以在我這里賣——這與歐洲零售業(yè)完全不同?!?/p>

在陳立平看來,傳統(tǒng)商超只想著“談判”,不習慣于開拓供應鏈,比如:和生產廠家建立聯盟關系,共同商量怎樣降低成本,給顧客提供更多好處等。

“實體商超要想很好的活下去,還應將數字化融入到全價值鏈經營活動中,變成數字化經營,應該將商品開發(fā)、采購供應鏈、銷售運營、門店要貨與補貨、陳列、促銷、顧客信息收集等全價值鏈業(yè)務活動實現數字化。同時結合單品管理,找到商品暢銷或滯銷原因,從而改善經營管理能力,提高顧客的復購率。而不僅僅是搞個APP、小程序那么簡單。”

可以說,傳統(tǒng)商超消失的魔咒,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越來越多不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行業(yè)將慢慢隕落。而這,也不斷鞭策著這些行業(yè)去復盤、去反思、去改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家樂福

3.7k
  • 家樂福2023年經常性營業(yè)利潤22.6億歐元,增長9.8%
  • 北京最后一家在營家樂福門店于近日關閉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家樂福式”塌方:傳統(tǒng)商超何去何從?

“大浪淘沙”之后,傳統(tǒng)商超行業(yè)如何修煉內功、更好地存活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中外管理傳媒 任慧媛

經過多年的下坡路,傳統(tǒng)商超終究難以擺脫“離場”的命運,如同倒下的多米諾骨牌,一發(fā)不可收拾。

前不久,已有18年歷史的家樂福廣州新市店發(fā)布公告宣布“停業(yè)”,自此之后,家樂福在廣州、深圳地區(qū)已無門店存在。

在此之前,北京、上海、無錫、蘇州、??诘鹊氐募覙犯iT店也在陸續(xù)關閉。有統(tǒng)計顯示,2019-2021年間家樂福閉店數分別為3家、20家和26家,2022年全年更是一口氣關閉了50多家門店。家樂福已從杭州、成都、鄭州、長沙、寧波、石家莊、貴陽、福州、南昌、呼和浩特等市場撤出。

昔日連鎖零售巨頭,到如今只剩一聲嘆息。而這,又何嘗不是時代洪流下,舊商業(yè)IP走向沒落的一個縮影?

實體商超: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中國大賣場的鼻祖”“中國零售業(yè)的黃埔軍校”“零售之王”,這些響當當的稱號足以彰顯家樂福中國曾經的風光與榮耀。

把時針撥回到1995年,家樂福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并在北京開出了首家門店。彼時,因為在家樂??梢再I到很多進口產品,品類齊全再加上相對實惠的價格,家樂福的大賣場模式備受追捧。

家樂福隨后的擴張也相當順利,2006年時,其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就超過了100家,成為眾多海外零售企業(yè)當中的執(zhí)牛耳者,巔峰時期更是在全國開出321家門店,銷售額高達498億元,一度穩(wěn)坐商超頭把交椅。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22年3 月,被稱為 “亞洲規(guī)模最大旗艦店”的北京家樂福中關村店正式歇業(yè)。2022年7 月,開業(yè)長達 22 年之久的北京家樂福方莊店也宣布關閉。

今年以來,北京的家樂福門店又陸續(xù)關停了幾十家,目前僅剩兩家在營門店,而仍在營業(yè)的北京家樂福門店內的貨架也多數處于空置狀態(tài)。

深陷“倒閉風波”的家樂福并非個例。家樂福最大的競爭對手沃爾瑪也沒能獨善其身。據統(tǒng)計,2016-2022年間,沃爾瑪在中國內地市場總共關閉了130多家門店。由于旗下有山姆會員店的支撐,沃爾瑪集團的業(yè)績還不至于那么難看。

成立于2001年的永輝超市,也是中國大陸首批將生鮮農產品引入現代超市的企業(yè)之一。2010年,永輝超市A股上市,曾經有過十年營收凈利雙增長的輝煌時期。但過去的三年間,永輝超市同樣沒能阻擋“閉店潮”的到來,陸續(xù)關閉了407家門店。

同時,大潤發(fā)被阿里“接管”,各城市的老百貨紛紛停業(yè)……曾經人頭攢動的商超百貨,如今日漸凋敝、門可羅雀。據聯商網數據,2022年聯華超市、紅旗連鎖、永輝超市、家樂福、盒馬鮮生等34家超市企業(yè)關閉門店超過680家。

傳統(tǒng)商超的沒落,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當初,家樂福進入中國內地的同時,其獨特的輕資產“家樂福模式”也就此開啟,即賺取供應商入場費、品牌管理費、政府紅利、房地產紅利等。

家樂福憑借自身外資的背景及品牌影響力,借助超市賣場強大的線下流量支撐起周邊物業(yè)的人流熱度,從而可以與合作方簽訂下長期的低價租賃合同。隨后,占據流通渠道的家樂福再將超市賣場內固定的貨架,以入場費或上架費等形式拆零“出租”給各大品牌商賺取利潤。

這種做法,一度被國內很多大賣場效仿追隨,永輝、物美、步步高、人人樂等超市就曾依靠這一模式運營。

然而,“家樂福模式”的弊端恰恰就在于未及時建立自己的倉庫、供應鏈,而是將成本與壓力分攤給供應商。要知道,當初商家想要進家樂福銷售,得先交進店費、堆頭費、服裝費,過年過節(jié)還有商品抽成?!翱辆桦s稅”一度占到了商品成本的四成。

好日子也有到頭的時候。隨著租賃合同的到期、超市賣場周邊商圈的成熟,家樂福低價拿地的優(yōu)勢不再,這直接導致了其經營成本的飆升。再加上電商行業(yè)飛速崛起,購物渠道不再單一,這讓傳統(tǒng)商超受到了巨大沖擊,市場紅利不斷減少。

從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開始,到現在的拼多多、抖音直播等平臺,以及近幾年即時零售、到家服務、社區(qū)團購等新興模式,消費渠道和形式在不斷地迭代,為消費者們提供著越來越全面、實惠、便捷的商品和服務。

電商和新零售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但家樂福面對這一變革并沒有多少積極動作,反而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大賣場模式。由于經營慣性,線下零售超市賣場無法為品牌商提供全鏈路的本地服務,也無法為品牌商的客戶——消費者們提供差異化的消費體驗服務,當然也就失去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想一想,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去逛線下超市了?

所以,家樂福出現“塌方式”危機也就不足為奇了。家樂福當初有多得志,如今就有多失落。如今的家樂福,已然不是過往繁榮有序的場景,只有閑置的貨架,還有趁著沒關門趕緊消耗掉購物卡余額的消費者,令人不勝唏噓。

商業(yè)的底層邏輯:優(yōu)、快、好、省

有人說,商業(yè)領域里唯一不變的是永遠在變化,但商業(yè)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就是給消費者提供優(yōu)良的產品和極致的服務。消費者追求價值的底層邏輯也永遠不會變,就是:優(yōu)、快、好、省。

所以,“大浪淘沙”之后,傳統(tǒng)商超行業(yè)如何修煉內功、更好地存活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對此,“精益零售”創(chuàng)始人、上海碓胤管理咨詢公司創(chuàng)始人龔胤全向中外管理表示:“在商業(yè)模式上,傳統(tǒng)商超要從過去批發(fā)型零售、中介平臺型零售轉型為制造型零售,進行原創(chuàng)的自有品牌商品開發(fā),如生鮮、鮮食、熟食加工等短保類商品,獲得與互聯網電商差異化競爭的優(yōu)勢。互聯網是貨找人,實體超市是人找貨,要讓商品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吸鐵石”般誘惑顧客前往超市購買?!?/p>

在戰(zhàn)略選擇上,傳統(tǒng)商超要從過去業(yè)務創(chuàng)新、營銷活動造勢為主轉型為修煉企業(yè)管理內功,構建企業(yè)的精益零售運營體系并形成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激發(fā)人的經營活力,提高組織協同運營效率,管理才是企業(yè)生存的最大紅利。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也曾向中外管理表達過類似觀點:“中國零售業(yè)從1990年代開始就以進場費為主了,靠收進場費掙錢習慣了,以至于現在中國零售企業(yè)的商品部門都算不得商品部門,嚴格來講應該叫談判部門,因為他們只談條件。供應商找上門來,或者他們去找供應商,二者商量一個條件,你給我多少抽成,東西才可以在我這里賣——這與歐洲零售業(yè)完全不同?!?/p>

在陳立平看來,傳統(tǒng)商超只想著“談判”,不習慣于開拓供應鏈,比如:和生產廠家建立聯盟關系,共同商量怎樣降低成本,給顧客提供更多好處等。

“實體商超要想很好的活下去,還應將數字化融入到全價值鏈經營活動中,變成數字化經營,應該將商品開發(fā)、采購供應鏈、銷售運營、門店要貨與補貨、陳列、促銷、顧客信息收集等全價值鏈業(yè)務活動實現數字化。同時結合單品管理,找到商品暢銷或滯銷原因,從而改善經營管理能力,提高顧客的復購率。而不僅僅是搞個APP、小程序那么簡單?!?/p>

可以說,傳統(tǒng)商超消失的魔咒,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越來越多不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行業(yè)將慢慢隕落。而這,也不斷鞭策著這些行業(yè)去復盤、去反思、去改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