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熵 石榴
編輯丨月見
誰也沒想到,今年的短劇市場中真正的大爆款會是《逃出大英博物館》。
這并非是一部觀眾傳統(tǒng)認知中的短劇。它由自媒體博主煎餅果仔與夏天妹妹聯(lián)合制作,內容只有短短三集。作為今年熱度最高的短劇之一,截至目前,《逃出大英博物館》三集在抖音分別獲贊840.1萬、629萬和544.4萬,B站每集視頻播放量達500萬+。
但熱鬧之余,關于它的爭議也從未落幕,比如并不成熟的拍攝技巧,網(wǎng)紅MV式的畫風,破碎的鏡頭語言,都在訴說著這實在算不上一部成熟的短劇作品。
不過,一切都不妨礙它的廣泛出圈。原因無他,它來得太是時候了。
2023年,距離短劇雛形——快手小短劇——出現(xiàn)已經(jīng)過去了近第四年。
隨著行業(yè)撥云見日,小人物逐步退場,短劇漸成規(guī)模。僅2023上半年,各個平臺就上線了481部新微短劇——要知道,去年一整年的上線數(shù)為451部。
有人深度癡迷于在短時間內帶來的爽感,“一刷就停不下來,不知不覺四五百塊就丟進去了?!币灿腥丝吹狡渲械碾[秘生意,小紅書上,“教你如何寫短劇”“短劇故事結構拆解”“寫短劇賺錢的那些日子”等熱帖比比皆是。短劇的相關話題,瀏覽量已經(jīng)超過20億。
毫無疑問,短劇江湖經(jīng)歷了跌宕起伏之后,正在迎來屬于它的最好時刻。與之相對的是,短劇的出圈卻變得愈發(fā)艱難,盈利更是不易。
這是一種有趣的“時差”。沒人會否認短劇依舊是一片沸騰的藍海,但行業(yè)在擴張,成功的標準也隨之改變。新一輪的變化正在醞釀,《逃出大英博物館》的爆火,或許只是一個信號。
01《逃出大英博物館》爆火,純屬巧合?
年初,抖音博主“何香蓓Betty”以頗為復雜的心情拍攝了在大英博物館的見聞。
“什么時候我們能拍一部動畫片,就叫《逃出大英博物館》。各個文物擬人化復蘇過來,逃出大英博物館回家過年,以它們的視角講述中國的家國情懷和歷史故事。”
視頻在抖音發(fā)布11天后,網(wǎng)友“有理言之”留下這樣這樣一個故事創(chuàng)意,渴望有一天它能變成現(xiàn)實。
就像是多年前網(wǎng)友自發(fā)杜撰《淑女的品格》一樣,《逃出大英博物館》同樣是一部寄托了觀眾諸多審美變化與殷切期盼的虛擬作品。
但與之不同的是,《淑女的品格》最終還是停留在了想象階段,而《逃出大英博物館》卻有機會變成現(xiàn)實。視頻創(chuàng)作者煎餅果崽和夏天妹妹在視頻留下“等我”二字。沒人知道,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半年之后,《逃出大英博物館》正式上線。
這是一部僅有三集,每集不過二到十分鐘的短劇。故事以中國男記者張永安,幫助逃離大英博物館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回到中國為敘事主線。
但與理想中的萬眾期待不同,從播出開始,這部短劇的口碑就在兩極間徘徊。
大眾層面上,《逃出大英博物館》自然是好看的,一盞玉壺千辛萬苦逃離大英博物館,尋找家人與歸家之路。其中劇情的安排似乎每一刻都可供解讀:為何選擇小玉壺作為主角?男主角永安的名字有什么寓意?小玉壺的每句話又有什么深意?觀眾們又成了列文虎克,在每一個鏡頭里尋找隱藏的線索。
天然的故事感、沖突性與話題性,是它最為明顯的優(yōu)勢。
但對更多奔著看一部完整短劇的觀眾而言,期待和遺憾一樣濃烈:原本以為它會花樣呈現(xiàn)一出文物歸家歷險記,但《逃出大英博物館》卻更類似于一次網(wǎng)紅式MV。略顯稀疏的信息密度,再加上平庸的鏡頭設計,粗糙的配音與表演,以及充滿網(wǎng)紅畫風節(jié)奏,讓一些觀眾覺得,它作為一部短劇,實在缺少了點身為一部劇集的起承轉合、跌宕起伏。
然而不論如何,都無法否認的一個事實是,《逃出大英博物館》真真正正出圈了。
在巴別塔的寓言里,人們因語言不通而疏離。在短劇的世界里,亦如是。相比于一部爆款長劇的聲量,短劇的出圈似乎常常帶著天然的壁壘。以至于2023年即將進入第四季度之際,真正在短劇市場中留下姓名的作品,似乎也只有一部《二十九》與《虛顏》。
相比于長視頻中真正的全民爆款,深究起來,短劇不過是從長視頻蔓延至短視頻,影響力始終沒有走出行業(yè)上下游。
而這次,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也開始討論這部短劇。
在微博,#逃出大英博物館玉壺原型制作者發(fā)聲#、#六公主談逃出大英博物館火出圈#、#中國記者就大英博物館丟文物犀利提問#,關于作品、解讀、影響、政治的解讀卷起來了。
在抖音,模仿的潮流也由此掀起。文物擬人的風從短劇刮至美妝、顏值、劇情等各類博主之中,“我想回家”的口號響徹各大平臺。
02 短劇,富養(yǎng)還是窮養(yǎng)?
這樣一部作品橫空而出,總讓人又重新燃起期待:短劇還是風口,普通人依舊玩得轉。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底層邏輯與如今市場上已經(jīng)形成模板的短劇有所不同。
當下的短劇依舊三足鼎立。在騰訊視頻和優(yōu)酷為主的長視頻平臺上,單集10分鐘至15分鐘的短劇是主流。其模式主要以分賬與平臺定制為主,整體制作成本較高,《招惹》《千金丫環(huán)》《虛顏》等,都是這一模式下的產物。
而在抖快短視頻平臺上,10分鐘的劇集屈指可數(shù),3分鐘以下的短劇才是大勢所趨。這類短劇下誕生了姜十七、一只璐、御兒等知名短劇達人。他們的短劇,往往更多與商業(yè)內容掛鉤。即依托于短視頻的商業(yè)化體系,先是通過短劇打響名氣,而后再通過直播帶貨、廣告合作、定制短劇等形式,形成一套獨特的商業(yè)循環(huán)。
相對而言,小程序短劇則是看似最其貌不揚,卻是水面之下賺得最多的那一個。其單集時長普遍在1分鐘左右,集數(shù)在100集上下,甚至更長。題材和那些年我們耳熟能詳?shù)耐廖缎∫曨l沒有什么不同。一般情況下,劇集前5至10集可以免費觀看,后續(xù)內容則需要持續(xù)付費,平均1元錢只能看1集短劇。
選擇正在變得更為多樣,制作也逐漸變得精品化。尤其是自年初以來,越來越多新的選手開始入局,檸萌、長信、五元、自由酷鯨,乃至于陳思誠旗下的壹同傳媒,也在今年暑期正式宣布與抖音合作電影《消失的她》衍生短劇。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以及最重要又最樸素的一點——有錢。
檸萌影視短劇廠牌好有本領負責人曾明輝在采訪中提到,短劇《二十九》的制作,幾乎是不計成本的,也確實沒有過分追求盈利。其更大的作用,是一塊與抖音合作的敲門磚。
財大氣粗的好處是,短劇創(chuàng)作者們終于可以大展身手了,市場也正在飛速向著精品化狂奔。而對中腰部創(chuàng)作者來說,這也意味著微短劇行業(yè)內卷進一步加劇。
一直以來,快手娛樂劇情中心負責人于軻都認為,“以小博大”是短劇的基因,“短劇的機會點在于,它的成本投資低、制作周期短,它的短小精悍和靈活,導致我們在整個內容賽道里面其實是有優(yōu)勢的。這個優(yōu)勢從財務角度來講,它的現(xiàn)金流回流速度是非??斓模粡膬热萁嵌葋碇v,它的內容迭代速度是非常快的。”
但如今,你已經(jīng)很難再看到中腰部創(chuàng)作者一夜暴富的新聞了。洗牌的速度越來越快,劇情博主歐陽在采訪中提到,“去年6月份開始,自己身邊認識的普通創(chuàng)作者,哪怕是幾千萬粉的大V,只要沒有影視行業(yè)的背景,基本都不碰短劇了。”
與之相對的,越來越多項目開始學習高舉高打的路數(shù),追求高投資、精品化。
“我看好短劇的未來,但是需要有一個長期規(guī)劃。至少要準備1000萬元左右的資金,才有可能堅持到最后?!倍虅【巹埼迕岬竭@一觀點。
但問題的關鍵是,以短平快,小制作、回流快吸引玩家的短劇,在精良的制作水準下,時間和成本都被拉升,短劇本身的競爭優(yōu)勢被削弱。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截至目前,騰訊視頻短劇《招惹》分賬已累計至1700萬+,且金額仍在增加之中,這一成績已經(jīng)可以問鼎短劇分賬市場,這也是今年上半年微短劇領域的最高紀錄。
但行業(yè)透露出的典型信號是,相比過去一年多個千萬分賬案例頻頻涌現(xiàn),這一消息帶給業(yè)內的振奮感并沒有那么強烈。歸根結底,短劇的成本攀升,但其分賬票房卻并未有大的突破——要知道,早在2021年,《大唐小吃貨》的分賬金額就已經(jīng)突破了1300萬。去年,短劇更是直接邁入了千萬分賬時代,其中《拜托了!別寵我》更是憑三季內容共斬獲3200萬+分賬金額。
這種高投入的模式,勢必造成資源向頭部公司傾斜,那些賭注不夠的小公司,即將面臨碾壓式的打擊。
這一前提下,《逃出大英博物館》的橫空而出,便有了更多可供解讀的空間。自媒體博主的情懷、二創(chuàng)們的熱情,是其出圈的關鍵一環(huán)?;蛘呖梢哉f,這一整部劇都“從群眾中來的”作品。
創(chuàng)作者煎餅馃仔與夏天妹妹都是普通的劇情博主,根據(jù)三集體量的故事估算,其成本相比于如今動輒幾十上百萬的短劇趨勢而言,必然算不上多。但其整體收益及傳播效果卻令人咂舌。
新抖數(shù)據(jù)顯示,《逃出大英博物館》預告片發(fā)布以來,煎餅果仔與夏天妹妹近7天內在抖音的漲粉數(shù)據(jù)是269萬、114萬,在小紅書則是27萬、39萬,在快手漲粉63萬、43萬,累計漲粉超555萬。
而其留下的希望是,游戲規(guī)則似乎回到最初。以至于所有人都在幻想:短劇行業(yè)還能誕生一部《逃出大英博物館》嗎?
03 還會有《逃出大英博物館》嗎?
名利場上從不缺新故事,大浪淘沙更是影視行業(yè)的常態(tài),短劇這項曾經(jīng)門檻較低的生意,但終將面對的是整個劇集市場的高維度對手。
相比于勞心費神地制作一部《二十九》,《逃出大英博物館》顯然更令人心動。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出圈,除了內容本身,還附贈著一些可以稱之為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合故事。
今年以來,“文物回歸”始終是熱門話題。在《逃出大英博物館》發(fā)布前后,大英博物館失竊案的新聞更是開始在國內發(fā)酵。《環(huán)球時報》正式向大英博物館提出要求,#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的話題引爆熱搜。
這一切都讓《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出圈,成了一個偶然性的產物。
這是一條無法抄作業(yè)的路。
但在運氣之外,《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內容立意、選題策劃與視頻表達,卻留下了不少可供借鑒的空間。
在平臺原有的短視頻生態(tài)中尋找題材,始終是抖快短劇的第一法則。不過,網(wǎng)生內容的一大特點是,模仿復制能力非常強。一部作品成功后,幾十部作品很可能會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出來。這也是為何短劇興盛初期,霸總、逆襲、打臉等關鍵詞構成短劇基本面貌的主要原因。
即便是如今大小公司群雄逐鹿,越來越多“航空母艦”駛入這條小河,但在題材更迭方面,短劇也并沒有迎來根本性上的變化。
快手短劇的熱門題材幾乎沒3至6個月就會經(jīng)歷一次更迭,甚至短的時候,熱門題材還出現(xiàn)過以月為周期更迭,有時候這個月拍,下個月上,都會出現(xiàn)過時的現(xiàn)象。
每年的爆款風向標也有所不同,比如在短劇剛剛興起的前兩年,根據(jù)小成本IP改編的霸總甜寵大行其道;到了2022年,以知竹為代表的古風作品開始扶搖直上;現(xiàn)在,長短視頻平臺的整體氛圍則又是回到了2021年甜寵的范疇。
2022年,是短劇崛起被討論最多的一年。這一年,有聚焦于銀發(fā)故事的《大媽的世界》,有審美升級的《別惹白鴿》,還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短劇古偶《虛顏》《念念無明》……那一年,精品化被反復提及,一切都帶有野蠻生長的生命力,也正是得益于此,短劇逐漸成為影視行業(yè)中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但到了今年,制作成本在進一步上升,內容影響力卻不復從前。一如《二十九》,不過是在手撕渣男、機智抓小三、逆襲崛起的老一套規(guī)則上進行改動升級,便能獲得出人意料的結果。
芒果TV大芒短劇負責人陳亞飛在采訪中提到,從2019年到現(xiàn)在,其內部評估認定故事為S級的項目不超過10個,到現(xiàn)在為止沒有看走眼的?!安惶玫谋咀訜o論之后的環(huán)節(jié)怎么加分,成功的難度都很大?!?/p>
由此,越來越多的從業(yè)者開始主張,“卷內容不卷制作”。
于軻表示,相比于短劇的精品化趨勢,他更傾向于提倡品質化,“因為精品意味著入局門檻變高,行業(yè)從業(yè)者規(guī)模會變小,我希望短劇內容賽道不再是二八定律甚至一九定律,應該是四六或五五開。”
某種程度上來看,《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出圈,正是品質化的體現(xiàn)。尤其是當劇情來到結局,更多的劇情被主創(chuàng)們以更節(jié)省成本的純文字形式體現(xiàn)。但“中國人不做偷雞摸狗的事”“總有一天,我們會風風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等振聾發(fā)聵的臺詞,依舊讓《逃出大英博物館》第三集也成為短劇上線以來口碑最好的一集。
歸根結底,每一種藝術門類都有其獨特的內容生態(tài)邏輯。短劇的魅力,始終是起步輕、靈活、自由,機會向所有人敞開,只要及時出手、用心制作,誰都能拿到入場券。再稍加努力,就能在業(yè)內占有一席之地。
這也決定了短劇注定不該是一場少數(shù)人的游戲。
在試錯與肉搏中去粗取精,幾乎是每個行業(yè)發(fā)展之中的必經(jīng)之路。贏的標準一直在變,一切都還沒有定。所有人都希望,《逃出大英博物館》不是最終結局。